第六百二十三章 非侵入脑机接口的曙光:N98 (第2/2页)
“来,都来帮忙,看看哪里出了问题!”
“我估计是收集信号的时候,实验体和电极的接触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没能收集到足够多脑电波信号,导致算法计算的结果出现了偏差!”
“还有算法模型的数据输入也检查一遍,看看数据输入有没有出现问题,尤其是需要人工输入的数据,每一组数据都要进行双人交叉检查。”
项目组里的实验人员们开始忙碌了起来,有的人开始检查测试软件,尤其是算法,看看有没有出现问题。
有的人开始到后方的实验室里,给实验猴子佩带的电极头盔进行检查,看看硬件部分有没有出现问题,尤其是重点检查由新型电极材料打造的信号收集贴片。
以往的很多实验里,信号收集贴片就经常出现一些小失误,最后导致结果失误,甚至出现过收集的脑电波信号经过算法处理后,信号分类精度达到无限接近百分百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信号没能收集完整,看似有百分百的信号分类精度,但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
智云集团研究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重点研发的技术指标就两个:信号收集、信号精度。
信号收集,就是利用各种手段收集脑电波信号,这里头的技术难度就是如何提升时间分辨率以及空间分辨率……说白了就是收集转化的及时性,这涉及到一个信号延迟问题;还有大脑是一个3D物体,你不能只收集表层信号,而是要收集整个大脑的信号。
这对信号采集技术提出了非常严苛技术考验!
信号精度,这方面的技术主要是利用大数据模型进行智能化分析,也算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分支,尽可能的利用算法来排除脑电波里的无用杂波,比如各种生理噪声,外部电磁型号的影响,并且把脑电波里的各种有用脑电波信号进行分类,转化为各类电子信号,然后进行输出!
眼前的这个项目组里从事的主要是信号收集领域里的电极材料研发……说是材料研发其实也不太正确,他们这个项目组本身并不搞这些材料,而是从集团以及兄弟企业里庞大的材料库里挑选适合的,然后进行理论分析,再进行实际测试,找出来最适合的材料。
智云集团以及仙女山控股,乃至海蓝汽车,南门航天,威酷实业等徐申学旗下的企业,每一个都拥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材料研发中心,无数研发人员从同时各种各样的材料研发。
因为他们的材料研发,用的是人工智能材料研发,直接通过材料研究算法进行推导,所以成果也非常多。
每一天,都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新型材料被研发出来……
当然,成果多,并不意味着这些材料成果都有用!
实际上,用人工智能算法研究材料,模型只会根据研究者的一些理论以及技术路线推导出来大概的技术路线,后续还要人工进行进行各种实验,完善……而最后做出来的东西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人家大数据算法可不知道,一切都是未知的。
这种人工智能材料学,和传统目的性非常强的材料学研究,是有极大区别的!
传统材料学,是大海捞针……从无数个可能性里,最终寻找到或者合成出来一种自己想要的目标材料。
而智云集团搞的人工智能材料学是宁杀错不放过,弄个新理论就让大模型去推导,然后根据推导结果,搞出来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材料……至于这些折腾出来的新材料有什么用,研究人员自己也不知道……说白了就是没什么目的性的材料学研究,甭管有没有用,先搞出来再说。
这就导致,看似研究出来了很多新材料,但是99.99%以上的各种新材料研发出来后都没什么实际价值,或者说一时半会的找不到什么实际应用价值……
主要是因为搞出来的各种新材料实在太多了,研究人员不可能对每一种新材料都进行全面测试的。
没那么多人手,没那么多时间,更没那么多试验资金。
研究人员们搞出来这些新材料后,顶多就是进行一些常规的测试,如果没有发现什么特殊之处的话,那么顶多就是记录一些常规特性,然后就扔进材料封存库去了。
这些材料研发出来后,有极其个别的幸运儿会第一时间被证明具有某些实际价值,比如当年的MMK34超导材料,这东西刚被研发出来,就被研究人员发现了具有常温常压超导特性。
但是……几乎99.99%以上的各种新材料都会被扔进新材料封存库,作为技术储备而存在。
这样的所谓封存新材料,徐申学手底下的各种企业里封存了茫茫多,涉及无数个领域,啥玩意都有……
不出意外的话,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都会一直封存下去,没有任何价值……并不是所有新材料都具有实际价值的,很多都是没啥意义的所谓新材料。
也有极少数的幸运儿因为某些特性,在某一天里被某个领域的研究人员翻出来,然后进行更详细,更细致的各种测试,最后发现其具有某种实际价值,进而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
而第十一号楼的这个脑机接口的电极材料项目组,其日常工作就是从集团以及兄弟企业里茫茫多的各种封存新材料里,挑选出来一些符合基本特征的新材料,然后进行深入测试,看看能不能用来作为收集脑电波的新材料使用。
项目组的成员检查了一大堆忽,最后得出来的结果是:没有任何问题……
既然找不出来明显的问题,那么项目组也就进行了重复试验以及对比试验……这里头肯定出现了某种问题,至少他们一时半会的还没有发现,他们试图利用重复试验以及对比试验,看看能不能找到潜在的问题。
如果真出现问题了,又找不出来的话,后续的实验也没办法展开了。
然而半个多小时后,项目组里的一群人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神情各异。、
“信号分辨率的数值太高了,这不是正常数据,现在的百分之99.999,比我们第一次的实验数据还要更高,这明显不正常,肯定是哪里还有问题我们没有找出来!”
然后也有人道:“但是我们已经进行了反复检查,信号收集设备以及算法模型都没有问题!”
“而且,我们的对比实验结果也出来了,采用之前的材料电极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后,信号分辨率只有百分之八十二,和我们之前的实验数据是一样的!”
这个时候,项目组里的一个年轻人道:“有没有可能,现在的这个数据本来就是对的!”
这话刚落下,就有人道:“这怎么可能……这个信号分辨率数据明显超出了实际情况,以目前的技术条件,尤其是我们只是使用实验室的小型主机算力支持下,是不可能做到近乎百分百的信号分辨率的。”
“怎么不可能?我们几乎排除了所有的答案,那么剩下来的答案哪怕再夸张,那也有极大的可能是正确的答案!”
“我们对采集的信号进行仔细分析……我们之前并没有对新电极材料采集的信号进行原始分析呢,都是直接把信号导入到了大数据算法里进行分析了,万一我们真的找到了一种适合的新信号采集材料……”
这话说出来后,众人沉默了会,然后项目组的组长道:“我们直接对信号进行人工分析!”
紧接着,一群人又忙了起来。
这一次,他们没有直接使用之前的成套分析方案,把数据直接导入系统,而是直接采用更加原始的方法对收集来的信号进行分析测试。
仅仅是几分钟后,就有人道:“这个信号收集的空间分辨率太高了,之前还没有察觉到,这个空间分辨率已经能够把深层脑电波信号都收集到了。”
“信号收集的数据量太多了,其数量级比我们预测的至少要多二十倍以上!”
“还有你们看,这些深层脑电波数据,是我们之前没有收集到过的!”
一时间,实验室里众人都有了众多的发现,而项目组的组长盯着屏幕看了好半天,最后看向一旁的实验用的脑电波收集电极贴片,上面还有着明显的标签:N98!
这是他们从兄弟公司仙女山控股的储备材料库里,找出来的一种新材料N98,进而制作成为信号收集设备。
原本以为,这只是他们项目组团队无数次尝试中的一次普通尝试而已,不会有任何结果……毕竟他们项目组尝试过的材料有上千种之多,而和他们类似,专门为了寻找新型电极材料的项目组还有几十个!
但是现在……一切的数据都在证明,他们似乎真的找到了一种全新的,甚至在性能上具有巨大突破性,拥有巨大实际应用价值的新型电极材料。
有了这种材料,再搭配上专门的大数据模型算法,其信号分辨率甚至能够接近于百分之百!
而这……将会极大地解决整个非侵入脑机接口项目组的核心技术难题:如何更多、更好、更准的收集脑电波信号。
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又是智云集团未来虚拟世界项目的核心技术!
他们的这一次尝试实验,也许为整个虚拟世界项目撬开了一条缝,让项目得以看见真正成功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