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计上心头 (第2/2页)
“好的。”吕利平把头发丝往耳朵上别了下,微笑坐在椅子上。
“你之前除了《老井》还演过什么戏?”
“演过黄蜀芹导演的电影,叫《童年的朋友》,和郭凯敏一起演的。”
“哦。”
郑小龙盯着手上吕利平的资料,“你是京城人?”
“对,我出生在京城,我父母都是知识分子。”
“哪个院校毕业的?”
“中戏。”
“噢,科班出身。”
郑小龙笑了笑,“你一个电影演员,怎么会想到演电视剧。”
吕利平坐在那里,双腿并拢,腰挺的笔直,看着跟学生考试似得,“我没演过女主角,一直都是演配角,这次听说是个女主角,所以想争取一下。”
“对《编辑部的故事》清楚么?”
“不太清楚。”
吕利平眼睛转了转,“听李老师说是一个喜剧故事,演一个女编辑,一个城市女进步青年,我还没演过这样的角色,演的都是农村妇女角色,所以这回特别想挑战一下。”
“嗯,光演农村妇女太可惜了,你的形象挺好的,年纪也不大,多大了?26?”
“对。”
“结婚了吗?”
“还没有。”
“那有恋爱经验么?”
“没,一直没谈。”
吕利平老脸一红,“不太有经验。”
“可是我们戈玲这个女角色,还要应对一位男编辑的追求。”
“那没问题,我被追求过的经验,我有信心演好。”
郑小龙和赵宝刚、江弦交换个眼神,“行,这样,你先拿一份剧本回去读一读,我和你们上影厂那边沟通一下,不过我们也不能保证你一定参演,只是先来试戏,做做前期准备。”
“好,谢谢各位老师。”
吕利平大喜,站起来鞠躬。
“我给你介绍一下吧,这位是演员朱琳,应该不用我介绍,你能认识吧。”
“您好您好。”
“这是朱琳同志的爱人,江弦同志,嗯,你应该也听说过。”
“听说过、听说过,刚才就认出来了。”
吕利平激动万分,一个劲儿和江弦握手,见着偶像一样,心里焦急的想给江弦多留下点印象,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只能傻笑。
能不急么?
这些年,不论是江弦改编的电影,还是他写的电影、电视剧,就没一个不火的。
现在在他们演员圈子里,凡是听说和江弦沾边儿的东西,那都挤破了头想参与。
只要进组,那一只脚基本就迈入了大火的门槛。
江弦心里讨厌,脸上还是露出欣赏。
“看过你演的《老井》,演的很不错,尤其是对一名小演员来说,这种程度的表演太精湛了。
我和张艺谋也是朋友,常听他说起你,而且我觉得吧,你长得非常有国际范,气质不输给很多国际女星,以后要是有机会,一定多合作。”
“您太客气了!”听到这句话,吕利平比被郑小龙看中还高兴。
哎呦,还有国际范,这词听到吕利平耳朵里美的心里都想开花。
应该不是客气话吧。
客气话都是,你演的真好,你长得真漂亮。
你有国际范。
这绝对不是客气。
而是江弦真这么觉得。
吕利平寻思着不愧是大作家,大编剧,就是见过世面。
以前就没一个人这么告诉过她。
嗯.她自己也没发现过。
唉,还是和国际接轨的经验太少。
人江弦就不一样了,作品畅销海内外,经常去国外转两圈,眼光那都是世界级的。
这边送走吕利平,又试了几个角色,完事儿就是开会,讨论。
不过在此之前,江弦先把郑晓龙拉走。
“小龙,有件事情我要先和你说一下。”
“什么事儿?江老师,你讲。”
“是这样。”
江弦微笑说道:“这次《编辑部的故事》,我想你是误会了什么,之前看你忙前忙后搭建剧组,怕影响了你的积极性,没和你说,但是现在又不得不说”
郑小龙听的有些奇怪,干脆开口,“江老师,您就直说吧,不用跟我客气。”
“那我就直说了。”江弦从怀里掏出一盒烟,取出一支递给他。
郑小龙摆摆手,“不用了,我女朋友讨厌我抽烟,最近在戒。”
“拿着吧,待会儿可能用的上。”
“.”
郑小龙愣了下,只好从江弦手里先接过这根烟,然后愣愣看着他。
“《编辑部的故事》你也看过了,但是关于拍摄的事儿,其实我的意思是,最好由我们‘海马影视创作中心’来主导,你们‘京城电视艺术中心’从旁协助。”
“你们主导,我们辅助?”郑小龙愣住了。
“对,你看啊,你们电视艺术中心,我看也是人手紧缺,关键手里还有那么多的电视剧要忙活,你就说今天你找来那位导演,赵宝刚,那都不能算是导演,扛过摄像机么?我看未必吧,《编辑部的故事》就这么交给你们,你叫我怎么放心?”
“这”
郑小龙一下子说不出话,今天本想着介绍赵宝刚的时候,就主动说些话来打消江弦的疑虑。
但当时江弦什么都没说。
这就让郑小龙像是一拳头打在棉花上似的。
结果现在,他没什么防备的时候,江弦又重新提起这件事儿,直接让他陷入被动。
“我们那边,有编剧、有导演、有场务、有美工就连演员都有,一切都已经做好了准备。”江弦说道。
郑小龙不解,“既然是你们‘海马’来主导创作,那你找我们‘艺术中心’是为了?”
“我们缺设备嘛。”
“.”郑小龙一时沉默。
怎么着?
你们缺设备,我们就得给?
我们是冤大头啊?
然而江弦更过分的话还在后面:
“而且小龙,《编辑部的故事》剧本我们也不是无偿给你们提供的。”
“我们可以给你们剧本钱。”
江弦摇摇头,“别的剧本可以这样,我们‘海马’的不行。”
“您意思是?”
“我们不卖剧本,我们卖电视剧。”
江弦说,“《编辑部的故事》这部电视剧,你们艺术中心想用多少钱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