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合理 (第1/2页)
对于张远的反应,曾佳已经没有多少意外了。
也许老板早就猜到对方会出这类的花样。
张远当然知道,打官司无非这几套。
面上搞不赢的时候,就会开始从台下搞。
就像为什么某些案件会跨越千里抓人会当地执法一样。
任何事情的落点不同,结果就会大相径庭。
就像南山必胜客和少林一样。
张远是在帝都打的官司,显然人家提出异议,想把事情搞回自己公司所在地再判,那样他们的操作空间就会大很多。
理论上讲,其实就算这官司调回当地打,就算赢了。
若是电影局抓着不放,片子拍完了也不能上映,那就是白瞎。
可张远知道,这家华旗影视在鄂省当地势力不弱。
尤其还有鄂省广电的关系在。
所以对方觉得有一战之力,并不会轻易放弃。
“那我们要做些什么准备吗?”
“比如和法院那边……”曾佳暗示了一下。
说的无非是……就像去医院看病,要给医生塞红包一样。
“这些事都让律师去处理,我们的人不要直接与法院的人发生经济往来,以免被人抓到把柄,反而弄巧成拙。”
“好的,我知道了。”曾佳明白了他的意思。
但由于几秒后,又补充道。
“如果真被对方申诉管辖权成功了,我们该如何处理?”
她担心的是这个。
对方一旦成功,那就很有可能连版权费都拿不到。
这些年外国公司来国内打版权官司,胜诉的有,但不多,而且时间会拖的很长。
咱们是国内公司,相对老外有优有劣。
优势是在本地,成本低。
但劣势是没有老外那样会获得上头关注。
这时候,曾佳就会想起,往日聚会时,张远常说自己是草根。
她还想着,大宅子住着,出来进去,来往的都是大老板,大导演,哪儿草根了?
但此时再看。
与那些一出生,这大爷,那叔叔就身居高位的人比,他还真是草根。
而且张远身边聚集的,其实大多也都是“草根”。
没几个人有大背景,大多是凭着天赋和努力爬上来的。
包括曾佳自己也是。
这就叫报团取暖。
张远若真有大背景,就不用担心打官司的事了。
“这样,原则上,你关照律师,尽量拖延。”
“但也不必死磕。”
“若对方成功过把案子调回当地,那就罢了。”
“罢了?”
“对,罢了。”张远肯定的答道。
“到了这一步,我会有别的办法。”
他像往常一样,没有细交待,只说自己会处理。
曾佳也习惯了,你说什么是什么呗,我照办就好。
张远挂断电话后,有些自责。
自己老这样,是不是对曾佳的成长不太好。
毕竟他总不能告诉对方,自己就是故意想要人家把案子搞回当地吧!
所谓的尽量拖延,只是为了做个样子,不让对方觉得异样。
可他又不能说自己会如何解决,因为有些事还没发生,逻辑上没有形成闭环。
“就这样吧。”他揉了揉眉心暂且如此。
“喂,走啊!”此时谢霆风笑呵呵的来到他身旁。
“什么事?”
“有大哥来,一起去看,我带你认识。”谢霆风拍了拍胸脯,一副难得的老大哥模样。
张远见他这幅装起来的样子,倒是有些好奇。
“大哥我认识,不用你介绍。”
“不是辰龙大哥,是另外的大哥。”
到地方一瞧,还真是大哥。
并且不止一位。
曾经香江娱乐圈最出名的人物,便是四大天王。
而如今,其中两位现身《十月围城》片场。
首先是乌蝇哥。
还有断水流大师兄。
张远见到俩人后晃了晃脑袋,自己的知识都学杂了。
四大天王中的张学有和黎敏就在自己面前。
更让张远恍惚间想起了星爷的《破坏之王》。
毕竟谁都知道……我爱黎敏,我爱黎敏,我爱黎敏。
这时候就到了谢霆风的主场。
这位毕竟是被全港捧着出道的。
真正的娱乐圈宠儿。
刚出道就去莫文蔚,刘德桦这种级别的明星演唱会当嘉宾。
当然,也被几万人一起嘘过,哄过。
其实这未必是坏事。
就像说相声,学徒头回上台被观众轰下台。
这是你能耐不够,也不会应对观众的起哄。
有了这一遭,你是就此沉沦,还是静下心来,知耻而后勇,演艺事业打这儿起就开始分叉了。
在台上吃过亏,才会对舞台有敬畏,对观众有敬畏,知道要卖力。
可熬不熬的过去就未必了。
京剧行有个名梗,叫“三块三,叫小番”。
叫小番是京剧《四郎探母》中的一段高腔,最后要往上翻八度。
郭老师爱唱这段,就为显自己的嗓子和调门。
京剧行除了四大名旦,还有“四大须生”,为马,谭,杨,奚。
其中谭,也就是谭富英的嗓子最好。
相声行一说谁嗓子好,都打比方叫“小谭富英”。
可就是这位,在津门却出事了。
谭先生这人有个毛病,心理素质一般。
而津门观众又是出了名的爱曲艺,懂戏,更爱起哄。
所以上台唱《四郎探母》时,谭先生就紧张。
结果唱到叫小番的时候,真给唱塌了。
八度没翻上去。
满场起哄,扔茶壶的都有,就差没打起来。
全场喊退票,你怎么办?
这时候有高人,剧场老板出来了。
不光不退票,还说明天再加一场,还让谭富英唱这一段。
观众就来劲了。
我倒要听听你明天唱不唱的上去。
当天的票两块,结果第二天的票,剧场老板涨到三块三。
那是50年代,三块钱可值了大钱了。
可戏票一扫而空,差点卖吊票,都抢疯了。
这就是利用了观众的好奇心。
后来不少电影搞宣发也是这一套。
可问题是,到了第二天,谭先生更紧张了。
结果还是这句,又给唱塌了!
从此谭富英就做了病,但凡到津门演出,都会避开《四郎探母》,不唱这段。
三块三叫小番这句话,就是京剧行用来形容大师也会出错。
而且这事还有后续。
为什么说谭先生是做了病。
因为只要不在津门唱,到帝都,魔都,川蜀,全国各地去唱《四郎探母》,一唱一个亮!
唯独只要踏上津门的地皮,老爷子就怂了。
别管你在外是什么大师,心理有一怕。
所以哪怕是郭老师都很晚才去津门开分社,并且很少去津门商演。
因为有一点不好就会被喊倒好。
面子薄一点的演员,真能死台上。
后来谭先生怎么过得这关?
还是靠老爸。
谭富英的父亲谭小培也是京剧名家,爷爷更是有同光十三绝之称的谭鑫培,一家三代都是干这个的。
谭小培先生特意花钱,还请了很多朋友,提前打招呼。
给儿子办了场津门的演出,就让他唱《四郎探母》。
这些打了招呼的观众特别热情,一直喊好。
谭富英越唱越有信心,最终到了叫小番这句一用力就给唱上去了。
有了这一回,在津门唱不上去的“魔咒”就给破了,此后再无问题。
所以人最大敌人和阻碍,其实是自己。
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才是最难得。
如果这时候能有家人,朋友帮扶一把,就像谭富英先生一样,那便是人生大幸。
张远看了看正在为自己热情介绍两位大佬的谢霆风。
其实谢公子的人生成长,也是靠着家人。
但这家人不是老爸老妈,谢四哥那样的,不啃儿子就不错了。
谢公子的成长,靠的是女人。
经历过王非和柏芝俩人后,他明显成熟了很多。
说起王非……
周昀也在场,一块见偶像。
她瞧见谢霆风的状态和平时有点不一样。
尤其是面对黎敏时,昂首挺胸的。
“他怎么了?”
“嘿嘿,你不知道吧。”张远附耳说了几句。
关键就在老王身上。
当年拍《原振侠》时,黎敏就对老王感兴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