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一章 道上谁是王 (第1/2页)
饱暖思淫欲。
日子过得越好,心里就往往越来越不安分。
传统游牧派、亲唐改革派、激进扩张派和宗教文化派,回鹘的这四个派系之中,当年一直力主推动和大唐结盟的是传统游牧派。
以药葛罗王族和九姓铁勒联盟为首,回鹘可汗现在就是药罗葛王族,他们的思想比较传统,觉得回鹘的大多数人习惯游牧,大唐的那种耕种织造生活,回鹘人是过不惯的。
所以大家最好就是和和气气,你过你的日子,我过我的日子。
在促成了回鹘神女和大唐道首的联姻之后,回鹘人得到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边境互市变得很有秩序,大量的交易让回鹘人的日子明显好了很多。
但与此同时,很多回鹘贵族得益于大唐的开放政策,到长安洛阳逛了一圈之后,他们心里就反而不太安分了。
游牧狩猎我们也要,那种遍地商铺和酒楼的花花世界,我们也要。
凭啥大唐能够让很多小国成为附庸国,年年朝拜供奉,我们的力量要是比大唐还强了,为什么不能让大唐也成为我们的附庸国?
骨力裴罗和阿尔汉这些人,本身属于激进扩张派,又属于激进扩张派里最激进的少壮派,他们是不太掩饰自己的想法和欲望的。
而回鹘这么多派系之中,除了激进扩张派之外,其实亲唐改革派现在的思想也很危险。
他们本身就羡慕于大唐的制度,想要引入大唐的律法,科举,恨不得照搬大唐的一套,连城池都按照大唐的建设,在见过长安和洛阳的盛景之后,他们自知地貌风土和人口都迥异,照搬未必能行,最好就是回鹘人能够取而代之,过去把大唐的沃土给占了。
至于宗教文化派更是一直抱着取代回鹘神殿的地位的想法,所以现在其实整个回鹘虽然显得和大唐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亲近,但这个新神教派一出现,顾留白就明白了,现在药罗葛王族的可汗地位已经岌岌可危,回鹘国内的亲唐改革派和宗教文化派是躲在激进扩张派的后面,撺掇着激进扩张派使坏。
安贵并非是什么将领,但他想的一点都不错。
如果安知鹿发动叛乱,回鹘那些人心痒难耐之下,说不定很有可能发动政变,换个回鹘可汗,然后这个庞然大物和安知鹿联军的话,大唐未必能够抵挡得住。
回鹘的很多使团和商队去了长安和洛阳,返回回鹘之后,自然也带回来很多有关顾十五的传说,但骨力裴罗这种手握着精兵良将的激进少壮派首领,他们却依旧是不怎么怕顾十五,甚至说依旧是不怎么把顾十五放在眼里的。
这人不就是冥柏坡的一个做生意的中间人么?
之前不就是因为手底下有个贺火罗,又和那些马贼有关系,做生意又绝对公平有信誉,所以各方都肯卖他个面子而已?
很多回鹘贵族肯给他面子,还不是觉得这人若是出了事情,就再找不到这么得力的人而已?
怎么就这样一个离开冥柏坡时还乳臭未干的小子,去长安转了一圈,就变成这么神乎其神的大唐道首了?
大唐的那些人故意吹的吧?
而且在骨力裴罗看来,换了自己如果手底下有几个当世罕见的强大修行者跟着自己,去了又得到裴氏和长孙氏的力量,那换了自己,说不定比他还厉害很多呢。
在现在的玉门关外,没有了那帮突厥黑骑,骨力裴罗觉得自己就是王。
这种自信不无道理。
骨力裴罗是比对着曳落河来的。
他的五千精骑现在的装备和曳落河相比,只差一层甲。
曳落河是三层重甲,他的五千精骑是两层重甲。
看似防御力和冲撞能力可能略差一点,但换来的是别的好处。
骨力裴罗的这五千精骑的速度不慢。
他的战马都是大宛的品种,速度和耐力均衡,不像曳落河的战马是负重和耐力厉害,别的方面不行。
骨力裴罗可以肯定,换了自己的骑军,吐蕃人那一套打法是行不通的,而且骨力裴罗的这五千精骑,箭术也都很高明。
按照之前有关曳落河的军情,大唐的骑军哪怕是一倍数量以上,都似乎拿曳落河一点办法都没有,那么同理,在荒郊野外的开阔地,哪怕一万唐军精锐骑军,拿自己这五千精骑应该也一点办法都没有。
更何况回鹘不比吐蕃,不比松漠都督府,回鹘也不是修行者的荒漠。
他这五千精骑里面,修行者的比例绝对比唐军的五千骑军要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