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突破元婴 (第2/2页)
两人并无异议。
陈三石布下阵法,将此处洞府封闭起来,然后来到大齐境内,准备跟这片大陆做个告别。
距离渡过红尘劫,已经又过去两年。
如今,是天武四十六年。
这片大陆的战乱已经结束。
大齐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张氏兄弟建立的大唐江山,年号贞宝,皇帝则是老二张安。
至于老大张平一年多前战乱结束,他在率领本部返回京城的途中,遭遇一伙藏有高手的流寇袭击,当场暴死。
曾经失踪多年,后来同样参与反叛的老三张喜,则是练功走火入魔而死。
张氏兄弟只剩下老二张安,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登基称帝的唯一人选。
其中有多少猫腻,不言而喻。
“谁!”
勤政殿内,正在批阅奏章的贞宝皇帝张安察觉到异常,他抬起头才看到,一道身影不知何时,已然来到自己的身前两步之内!
“仙师!”
他认出来者后,顿时松了口气,急忙起身作揖:“张安见过石仙师!”
时隔多年。
张安早就不再是当初那个坑蒙拐骗的神棍,而是带着厚重龙威的一国之君,说起话来,也极其沉稳。
陈三石似是闲聊般问道:“这龙椅宝座的感觉如何”
张安没有回答,而是说道:“当初如果没有仙师的帮助,就没有我张家的天下!倘若仙师有什么需要可以尽管吩咐,朕一定倾尽举国之力,满足仙师的要求!”
“行了,你不必如此紧张,我不是来要东西的,只是打算离开,过来告个别。”
陈三石目光注意到角落书柜里,一册关于猎杀仙人的古书。
恐怕早就开始防着自己了。
人心善变!
对此,陈三石并不恼怒。
其实他的大汉之所以建国之后就一直安稳,并非是所有的臣子都忠心耿耿,而是自己伟力加身,不给任何人心怀二心的机会罢了。
倘若东胜神洲没有出现修仙者,武圣依旧是世之巅峰,也没有人能够万寿无疆,那么恐怕没有人能够仅凭“仁”字治国。
想要坐稳皇位,必要的手段是少不了的。
所以张安如此,反而说明暂时是个合格的好皇帝。
“离开仙师这几年,一直都在大唐”
张安捕捉到关键信息。
陈三石没有回答,只是准备离开。
“仙师!”
张安突然跪倒在地:“仙师,朕一心想治理好天下,奈何前朝腐朽百废待兴,很多事情,朕实在是力不从心,倘若能够习得仙法,或许能够更加从容。”
“你资质很差,就算给你最好的资源,这辈子也不可能筑基成功。
陈三石直截了当地说道:“收起你的长生梦,做好眼下的事情吧。”
语毕。
他不再逗留,化作一道流光冲天而去,消失在夜幕当中。
张安看着对方离去的背影,怔怔出神。
一个名为大唐的朝代,正式跨入历史洪流当中。
若干年后的史册之上,会出现太祖皇帝张安年轻时励精图治,晚年追寻长生,服用丹药,中毒而死的记载。
这便是陈三石,完整的红尘洗练。
佛门圣女妙昙法师,看着眼前逐渐发展起来的大唐盛世,心中也隐隐有所顿悟。
陈磊说的没错。
没有先前的大乱,就没有如今的大治。
没有张安的心狠手辣,也不会有大唐朝廷的稳步发展。
或许便是杀孽背后的慈悲。
有些杀孽,纯粹是为了杀孽。
而有些杀孽,是为了不再有杀孽。
陈磊身上的大慈悲,似乎不止于此。
“看来,我们要找个机会,好好跟这位天武施主,探讨一番大乘佛法了。”
天水洲。
五丈原。
经过数月的长途跋涉后,陈三石几人终于抵达目的地。
“三姓家奴!”
汪直等人在见到阔别数十年的吕籍之后,脸上俱是不可思议之色。
被如此称呼,吕籍反而放声大笑起来:“老六啊老六,这么多年过去,你这张嘴里,还是吐不出象牙来!”“
“哈哈哈哈………”
汪直笑到一半突然僵住,他注意到对方的修为远超自身:“这是什么情况”
他们在得知,吕籍如今是第四境修士后,无一不是再度惊愕。
“你们这些人”
吕籍则是用带着责怪的语气说道:“平日里是不是过于懒散,怎么几十年过去,连一个金身境都还没有对得起师父的在天之灵么”
“你少特娘的教训我们!”
汪直骂骂咧咧地说道:“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武道第四境呢,弄了个歪门邪道,也好意思跟我们耀武扬威”
师兄弟们互相贬损,彼此寒暄,当天夜里,聚在一起一醉方休。
陈三石则是没有这个心思。
他喝了几杯之后,便回到中军大帐,开始整理这段时间,各个方面的消息。
首先,便是五丈原地区。
自从慕青冥来后,长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严重的损失。
倒是广仁道内部,重新类似于当初泗雪道的场景,凡俗出现大量的百姓离奇死亡。
几番调查下来,发现有邪神道慈航的踪迹。
也就是说这名邪神道修士,不知道何时,悄无声息地潜入到广仁道境内!
由于担心调虎离山,所以慕青冥不敢离开长城亲自去搜索,只是交给其余元,但一直也没能找到线索。
这个活计,接下来自然要落到陈三石的身上。
说到邪神道,就不得不提起西牛贺洲。
数年前,佛门对邪神诸国发起进攻,一开始取得巨大优势,但很快就陷入僵局,最终偃旗息鼓。
并且在这之后,邪神道开始大肆加派人手前参与的正魔大战。
陈三石分析………
佛门真正的目的,并不是想要攻打雷鸣澳洲,而是想要借此展示实力,然后再利用邪神道给天水施压,从而达到让天水求援的目的。
说到底,无非就是想让圣宗点头,答应佛门进入天水洲传播佛法,建立庙宇吸纳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