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史书上的李云 (第2/2页)
“对了。”
晋王爷想起来一件事,问道:“三郎的母族有找到么?”
郑王爷闻言,低头叹了口气:“这几年在陈州找到了,不过已经没有我母妃的同辈人,只有几个表兄弟姐妹,我问了母妃。”
“母妃让我送了些财物去,就没有多打扰了。”
郑王的母亲秦昭容,当年是被陈州刺史刘知远“送”给李云的,她与自己原来那个家庭,当然就算不上关系太好,因此郑王这几年虽然崭露了头角,寻亲的动力也不是很大。
晋王爷点了点头,开口说道:“陛下估计,再有十来天,就能到兖州了。”
晋王爷笑着说道:“此时,诸皇子里只有三郎你在场,到时候,三郎说不定能跟着登坛亚祭。”
郑王连连摆手,摇头笑道:“三叔可不要害我,我就是来帮着弄行宫的,别的事情,我可不参与。”
叔侄俩说了会话,郑王才想起来了一件事,问道:“三叔家的二郎呢,不是一道从洛阳出来了吗,怎么没见到?”
“在陛下身边做亲军。”
晋王爷笑着说道:“也让他出去锻炼锻炼,长长见识。”
郑王若有所思:“那看来,二郎将来是准备进禁军了。”
李正摇了摇头:“没影的事呢。”
叔侄俩说话的时候,杜谦杜相公,带着礼部尚书一起,也到了行宫里,互相见礼之后,杜相公看着郑王,问道:“殿下,这行宫十日之内能好吗?”
“陛下十日之内就要到了。”
郑王左右看了看,摇头道:“恐怕不成,至少还得一个月时间。”
他苦笑道:“杜相您当时跟我说的可是祭天的日子,不是父皇到兖州的日子,我可不知道父皇什么时候从辽东道回来。”
一旁的晋王爷笑着说道:“杜相不必着急,到时候让陛下去兖州城里住一段时间就是了,咱们的陛下,可不是待的住的性子,他即便是到了兖州,估计还要四处走动,到处看一看。”
说着,晋王继续说道:“我听说,兖州地方官,这段时间到处巡视走动,不知道在忙什么。”
杜谦摇头道:“他们不敢乱来。”
他看向李正,正色道:“晋王爷,此次封禅,是我大唐除当年开国以外,最重要的一次大典,是必然要记在史册上的,我等可不能出什么纰漏。”
晋王爷有些诧异,问道:“杜兄,一次祭天,有这么要紧吗?”
杜谦回头看了看泰山,面色严肃。
“此是沟通天地,天人交感之处,这一次封禅办好了,万姓认同,大唐正统,就彻底定了下来,往后世代不移。”
晋王笑了笑。
“陛下说过,正统在人心里,不在神坛上。”
杜相公也跟着笑了笑。
“但这天下,并不是人人开智。”
他看着晋王,正色道:“有些事情,做给聪明人看。”
说着,他又看向泰山:“而有些事情,却要做给所有人看。”
…………
十日之后,骑马率众的天子,一路奔驰到兖州城下。
晋王,郑王,以及杜相,带着一众大小臣工,俱都跪在兖州城门口的官道上,迎接天子大驾。
一身大氅的皇帝陛下,翻身下马,走到众人身前,左手搀扶起杜谦,右手扶起晋王李正,然后看向众人,笑着说道:“都起来,都起来。”
众人起身之后,杜相公笑着说道:“陛下心情不错。”
李皇帝笑道:“这一路虽然没打上仗,但是一路骑马,总算是过了瘾,我多少年没有能骑上马了?”
说着,皇帝看了看杜谦,问道:“这里筹备的怎么样了?”
杜相公回答道:“吉日之前,一定万事俱备。”
“好。”
皇帝扭头,看向泰山方向。
“折腾这一趟,史书上那个我的一辈子。”
李皇帝感慨一叹。
“就算是有着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