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章 共寝耀春光 (第2/2页)
他临去之时让于秀柱带亲兵,将他和艾丽的箱笼抬入营帐。
……
于秀柱叫过一名亲兵,抬了两口箱笼入营帐。
那亲兵看了眼贾琮和艾丽背影,神情古怪暧昧,说道:“于大哥,贾大人这个亲兵看着不对劲。
长得细皮嫩肉,生的也俊俏了些,你看这细腰身段,哪像个当兵的,倒像是个娘们。
贾大人还和他同营睡觉,大人难道喜欢这种调调。”
那亲兵说到这里,不禁打了个寒颤,这贾大人少年英雄,天下闻名,当兵的都佩服。
没想到这么出色的人物,居然有这种脏毛病,当真是叫人怎么说呢……
于秀柱多少知道底细,见这亲兵神情暧昧,骂道:“大人用什么亲兵,还轮到你多嘴混说。
大人不和他睡觉,还和你这臭烘烘的,我说你别瞎看,小心长针眼!
不许再提此事,也不许再瞎看,要是多嘴多舌,惹得其他人瞎咧咧。
老子就让你去当炮兵,跟我们后头看马屁股,哼!”
那亲兵见于秀柱脸色不善,担心真被赶去做炮兵,连忙闭紧嘴巴,忍不住向贾琮艾丽多看几眼。
…………
等到营中燃起篝火,艾丽悄悄进入马车,放出了两只海东青。
鹰羽飞扬,风声鼓荡,飞快升上高空,漆黑夜色掩映,周围的亲兵都没察觉。
贾琮要关照艾丽,独自在营中巡视一番,便回到中营大帐,看到艾丽独自燃起篝火。
众亲兵不知是得了吩咐,还是有了奇怪默契,都和艾丽隔着距离,倒也很是清爽安静。
贾琮走到艾丽身边坐下,她便把烤热的干粮,轻轻塞到贾琮手上。
两人趁着夜色寒风,就着红艳艳的火光,用干粮山泉果腹,看到天色已不早,便一同进了主将营帐。
就着帐门放下的一刻,周围团坐烤火的亲兵,方才还一副若无其事。
瞬间都回头看主将营帐,目光中满是讶异探究,不知谁怒哼一声,不知是蒋小六,还是于秀柱。
那些好奇心极强的亲兵,又瞬间立刻转过头,各自都恢复原状。
……
主将营帐内,简易桌案上点着烛火,贾琮拿出一张舆图,手举着烛台仔细查看。
艾丽摘掉铁盔,一头秀发披散下来,因要戎装出行,自然无法绑扎女髻。
她见贾琮正摆弄舆图,对他也不太避讳,解了身上护身软甲,只穿着甲内软袍,整个人轻松许多。
又开了自己两人的箱笼,取出两块厚实的棕麻地毡,挑了帐中平整地方。
铺好两张地毡,然后上头再铺褥子,放上裹身的厚实裘袍,一张简易床榻便已完成。
虽然显得有些简陋,但比起寻常兵卒,已经是讲究太多,毕竟贾琮为一军主将。
艾丽看着两张地铺,看着正举灯看图的贾琮,俏脸微微一红,突然觉得两张地铺,挨的似乎太近了。
她上前将一块地毡推开远些,但又觉得隔得太远,又将它拉的近些,这般来回折腾几次,显得有些纠结。
她突然感觉到什么,抬头正和贾琮目光撞上,见他正笑着看自己,俏脸不禁一红。
有些心虚的说道:“看什么看吗,有什么好看的。”
贾琮笑道:“你这来回折腾什么,以前在辽东出征,我们就睡一个帐篷,也没见你像现在这样。”
难道现在和以前,竟还不一样了,你是不是有些怕我?”
艾丽心中一跳,不服气说道:“你有什么好怕的,即便和你打架,我也能走上百招,你还能吃了我。”
她正说着话呢,突然见贾琮走过来,凑到她身边,笑道:“你要是不怕我,干嘛来回摆弄地毡。”
艾丽见贾琮愈发挨近,似乎带着呼吸,俏脸一阵通红,皱眉说道:“你起开一些,不要这么近,我娘说过……”
她只是说了一半,便觉得这话不妥,立刻就住口不说。
贾琮两眼发亮,饶有兴致,问道:“你娘和你说什么啦,也说来给我听听。”
艾丽浑身发软,有些心慌意乱,在地铺上躺下,拿着裘袍裹在身上,连头都蒙住。
闷声说道:“没说什么啦,骑了一天马,我累了要歇了。”
过了半晌没听到动静,又将头露出裘袍,一双明眸晶亮水润,见贾琮已回桌案前,重新搬弄他的舆图。
不禁问道:“你在马鞍上颠了一日,难道都还不累吗,还点着灯熬眼睛,小心明日行军没精神……”
…………
贾琮说道:“我们这六千神机营,七成人并没经过实战,此次残蒙兵雄势大,实在不可小觑。
此次大周和残蒙对阵,圣上对火器颇有倚重,我身上掌这六千人生死,还有自己的性命前程。
实在半点有不敢松懈,好好揣摩舆图地形,思量如何排兵应对,心中也好多一份笃定。”
艾丽听了贾琮这话,掀开身上裘袍,重新坐起身子,说道:“前几年你也未曾实战,不是也一举平定女真三卫。
只要事事谨慎处置,这次一定也可以的。”
说着便起身打开箱笼,取了一套茶盅茶叶,用营帐中炭火上热水,给贾琮沏了一杯淡茶。
说道:“喝杯热茶暖暖身子,你想事情便也罢了,只是等这茶冷了,就马上要睡了,可不许熬坏了。”
贾琮伸手接过茶盅,触碰到艾丽柔滑纤细手掌,心中泛起一股暖意。
起身将艾丽按在睡榻上,又帮她盖上裘袍,说道:“我听你的,你先歇着,我再坐片刻就睡。”
艾丽听了微微一笑,侧过身子闭上眼睛,原本心中慌乱羞涩,渐渐都淡去,很快便安然睡着。
……
神京东郊,南向二十里处,瓦武镇。
这里毗邻天子脚下,住了四五百户镇民,人口不到两千的小镇。
这里去往国都神京,也只有半日车程,虽不靠近入京官道。
但许多北往的客商,还有求学赶考士子,都会在这里赶宿头,以便次日雇车马入京。
所以镇上不少客栈和酒楼食肆,日常生意都还算兴隆。
镇上过半的原住百姓,都是以务农为生,镇子周边大片良田,种植大量米粮和果菜。
镇上住民车马运送农物,去京城贩卖交易,也是主要的谋生手段。
因瓦武镇附近农田水土极好,种植出的米粮果菜向有名气。
神京城不少米粮店都因慕名,长期向镇上农户收购农物。
所以瓦武镇虽距离神京二十里地,因与神京往来勾连密切,整个镇子颇为繁荣,里外都是小富即安的和谐。
……
这日夜幕降临,镇上街道行人不如白天喧嚣,但是各处客栈酒楼,依旧灯火通明,人声嘈杂,酒菜飘香。
四处街巷,狗吠鸡鸣,炊烟袅袅,老少笑语,透着小镇独有的安逸和闲适。
只是这份惬意的安宁,前一刻还让人迷醉,很快被巨大的轰鸣声打破。
许多人都神情疑惑惊恐,向着镇北方向望去,因为怪声便从那里传来。
那声音如暴雨前的闷雷,震耳欲聋,犹如愤怒翻滚的地龙,令人胆寒。
客栈酒楼中的旅人吃客,都走出店堂查看究竟,街上的行人也有些紊乱,不安的情绪飞快扩散。
突然镇北方向跑来许多百姓,惊恐万状喊道:“可出大事了,镇北出来许多兵马,正往这边冲呢!”
那些惊惧的喊声才落地,众人还没得及反应,镇北便传来喊杀声和惨叫声。
无数骑兵潮水般涌入镇子,又在每个街口分兵扩散,填满镇上每一条街巷。
许多镇民和客商四处逃散,但是突如其来的厄运,另所有人猝不及防,四面冲来的骑兵,让人无法逃出生天。
有人惊恐喊道:“他们不是官兵,这些是蒙古鞑子……”
话音很快被马蹄声湮没,无数骑士的弯刀肆意挥砍,不论男女老幼,小镇顷刻间陷入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