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王允 (第1/2页)
王允字子师,太原郡祁县人,东汉末年大臣。
王允出身太原世族王氏,祖上世代为官;早年曾担任郡吏,被太原刺史邓盛委任为别驾从事;后来又被三公府征召为侍御史。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军叛乱,王允被任命为豫州刺史,率兵讨伐黄巾军。
王允发现中常侍张让暗通黄巾军,向汉灵帝刘宏告发张让,张让怀恨,诬陷中伤王允;
次年,王允遭罢官下狱。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启用王允为从事中郎,又升任河南尹。
汉献帝即位,任命王允为太仆,不久兼任尚书令。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专权,胁迫汉献帝及王公大臣迁都长安;王允曲意逢迎董卓,升任司徒。
次年,董卓率军抵达长安,封王允为温侯。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王允与董卓大将吕布密谋诛杀董卓,吕布刺死董卓,王允执掌朝政。不久,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率兵攻破长安,吕布败走,王允被处死,终年五十六岁。
王允心怀汉室,谋诛董卓,后世如南朝宋史家范晔、南宋学者吕祖谦等称赞其忠义;
但是如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清朝大臣李光地、清朝学者钱大昭都认为王允的才略不足以安定叛乱、匡扶天下,虽然诛杀董卓成功,但也埋下了汉室灭亡的隐患。
王允出身太原世族王氏,祖上世代都在州郡为官。王允年少时,同郡名士郭泰见了他称奇,曾断言其日后必成王佐之才。
王允十九岁时,被聘任为郡吏。当时,小黄门晋阳人赵津恣意妄为,是县里的祸害。
王允将其逮捕并诛杀,赵津的兄弟谄媚逢迎宫中宦官,宦官向汉桓帝刘志诬告太原郡太守刘质,汉桓帝震怒,征召刘质并将他逮捕下狱。
后来刘质死在狱中,王允将他的遗体运回平原郡安葬,并为他服丧三年。
王允再次出仕担任郡吏,当时郡中有个叫路佛的人品行不端,却被太守王球任用为补任官吏,王允因此劝谏王球,王球大怒,逮捕王允打算杀了他。
刺史邓盛听说王允被捕下狱,派人将他救下,又礼聘他为别驾从事。
不久三公府征召选拔人材,王允参加司徒府考试,因成绩优秀而被任命为侍御史。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军叛乱,王允被选拔任命为豫州刺史,他礼聘荀爽、孔融等人担任从事;此外,王允又上疏奏请解除党锢。
王允率军讨伐黄巾军,大破敌军,与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俊等招降数十万黄巾军。王允搜查出中常侍张让的门客与黄巾军勾结的书信,上奏朝廷。
汉灵帝刘宏怒斥张让,张让叩头请罪,汉灵帝竟然没有加罪于张让。
此后,张让就对王允怀恨在心,故意中伤诬陷王允。第二年,王允被逮捕下狱。
恰逢朝廷大赦天下,王允出狱,复职为刺史。十天内,王允又因为其他事被逮捕下狱。
司徒杨赐认为王允品行高尚,不想让王允再次入狱受辱,于是派人告诉王允,他得罪了张让,一个月两次下狱,必定凶多吉少,只能从长计议。
有性格义愤容易斗气的人甚至拿来毒药,让王允饮药自尽,被王允大声斥退。最终,王允还是被逮捕关押进廷尉署。
左右宦官都催促汉灵帝尽快处死王允,朝中大臣莫不叹息。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共同上疏劝谏,为王允求情,王允这才被免除死罪。
这一年的冬天,朝廷宣布大赦天下,王允不在赦免之列,三公再次为王允求情,一直到第二年,王允才被释放出狱。
当时宦官把持朝政,睚眦必报,置人于死地。王允担心被害,于是更换姓名逃走,辗转于河内郡、陈留郡之间。
汉灵帝驾崩,王允才前往京师奔丧。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召王允前来商量。
何进表奏王允为从事中郎,不久升任河南尹。汉献帝刘协继位后,王允被任命为太仆,兼任尚书令。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王允代替杨彪担任司徒,仍然兼任尚书令。
董卓专权,胁迫汉献帝及王公大臣迁都长安;王允将兰台、石室的图书典籍、清册纬书,加以整理运往长安。
到长安后,王允又搜集汉朝以前的典章制度,凡是当下能够施用的,都奏闻献帝。这些典籍能够保全,这其中都有王允的功劳。
当时董卓还留在洛阳,朝中政事无论大小,都是王允在处理。王允屈意迎合董卓,每次决定政事都尽可能符合董卓的旨意;
董卓也常推心置腹与王允商讨政事,对他没有丝毫怀疑。因此,王允得以在乱世之中维护汉室,满朝百官及汉献帝,都对王允很是倚仗。
当时的公卿大臣对董卓都非常畏惧,见到董卓时全都低声下气,只有京兆尹盖勋见到董卓,长揖行礼而已。董卓让王允举荐人才担任司隶校尉,王允于是举荐了盖勋。
王允看到董卓祸乱朝纲,篡逆之心显露无疑,暗中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人密谋诛杀董卓。
王允上表,推荐护羌校尉杨瓒代行左将军职事,又举荐执金吾士孙瑞为南阳郡太守,诏令二人率领军队出兵武关,以讨伐袁术为名,实际上打算兵分几路讨伐董卓,然后护送天子返回洛阳。
董卓心存怀疑,将二人留在长安;王允又推荐士孙瑞担任仆射,杨瓒担任尚书。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四月,董卓率军抵达长安,追评护送天子入关的功臣,封王允为温侯,食邑五千户。
王允推辞不肯接受;士孙瑞劝谏王允,不如接受爵位封赏,借此与董卓周旋。王允听从,接受食邑二千户。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春天,大雨一连下了六十多天,王允与士孙瑞、杨瓒登上高台祭天祈求放晴,在台上密谋诛杀董卓。
士孙瑞奉劝王允,从内部分化瓦解董卓的势力更容易成功,事不宜迟,早下决心。王允于是暗中收买董卓的部将吕布作为内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