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1章 当裤子(4k) (第1/2页)
对于搞装甲指挥车的同志们来说,直接把底盘摸过来,将一代指挥车上的装备往上面一放,再增添一些部队那边的新需求,这个东西就齐了。
那名武官的感慨还在继续:“这件装备虽然看起来不能造成任何杀伤,但是它却是部队的中枢节点。我敢预测,以南方同志的电子技术水平,他们这个指挥车绝不只是喊喊话,下达作战命令这么简单。虽然我不知道这辆车具体有什么功能,但是我的这个感觉不会错。”
哪儿都有能人,他的看法的确没错,这辆车就是一线部队的信息中枢,承担着远比传统的指挥所更为复杂和繁重的任务。
“所以我很奇怪,他们居然连这种设备都敢卖。”指挥系统这种东西,轻易是不会卖的。
不过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操作叫“阉割”,降级,去功能,经过这些处理之后,也没什么不敢卖的。在这里的这台“二代指挥车”,严格说来只是一台具有传统指挥所功能的青春版,高级功能一律没有,实际上就算抛开保密的要求不说,这种功能一般的国家压根就用不起来,没那个能力知道吧。
之所以把这台车配套出来,就是为了让整个体系,显得更加完整。
要不是侦察车这玩意实在是不太好简化,估计连侦察车都拿出来卖了。
就在人们一边感叹着我们技术发展之快,一边尽可能的了解着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准备在接下来的洽谈中扫货的时候,突然一阵巨大的欢呼声传了出来。
这阵突如其来的骚动,吸引了不论是民品区还是防务区所有人的注意力,动静实在是太大了!
那是一阵纯粹的欢呼,而且是不加任何掩饰的,欢呼声中,有激动,有欢欣,有自豪,甚至还有解气。
“成功了!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我们从第一步到第二步的速度是最快的!”
“现在开始,别人有的东西,我们也有了!都有了!”
“这也太快了吧,哈哈哈~~~~~~”
所有的客人都很奇怪,是什么样的消息,让这些兢兢业业,坚守岗位,沉稳内敛的东方人迸发出如此的情绪。
而这片骚动,最早是从民品区的消费电子展区传出来的。
一台参展的电视机里,反复播放着一条插播的新闻。
旁边展台的收音机中,一台展示收音效果的收音机里,也播放着同样的新闻。
——
时间回溯到几个小时以前,西北某轰炸机基地里,一架银光闪闪的轰炸机缓缓的滑行到跑道的一头,整装待发。
而他是否出发,要取决于数百公里之外的一个半地下试验指挥中心是否下达指令。
指挥中心的一间房间里,人头攒动,不少人坐在这里,各司其职。
“目标区天气正常,试验条件良好。”
“后效试验布置完成,布置人员已经撤离目标区至安全区域。”
“航线沿途气象条件稳定!”
“航线已净空,后效采样机已经准备完毕。”
“……”
一条条信息从一个个岗位陆续报出,一切都指向同一个可能。
试验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
“通知后效采样飞机,起飞!”
命令随着电波飞向了西北的轰炸机基地,那架银光闪闪的轰炸机发动机轰鸣,在跑道上由慢而快的滑行起来,最终在巨大的咆哮声中缓缓离地,飞向更西的地方。
这架轰炸机并不是今天的主角,它负担的,是后效采样任务。
而真正的主角,在同是西北的另外一片土地上,虽然同为西北,但是距离却很远,众所周知,我们说的“附近”,和某些国家说的“附近”在概念上有所不同。
这里是一个火箭发射场,一枚战鼓三号在发射塔边高高矗立,偶尔有一点红棕色的烟雾飘起,但是对整体并无影响。
一队队战士正在有条不紊的对这枚导弹进行最后的检查,而发射指挥中心里,防工委领导和几名科学家正在交谈着。
“这一次,可是真的要放个大卫星啊,有没有把握?”防工委领导笑道,他说的此卫星并非彼卫星,而是一个形容。
“把握还是很大的,为了这个一步到位,我们还多花了不少时间,在外边的同志们大力协助下,一切都很顺利,现在看来,这些时间花得值。”
如果高振东在这里,一定会大吃一惊,卧槽,玩儿这么大?
因为他能从现场配置和对话中,听出这次放的“卫星”真正指的什么。
聚变弹+导弹结合,一步到位,实战化试验!第一次点太阳之火就步子迈这么大,是个人听见都会吃惊。
实际上我们在胸有成竹的时候,步子该大的时候那是真大,原本的时间线上,第一枚聚变弹就是一枚实战化弹药,是从轰炸机上扔下去的。
别管是不是还要减速伞等手段确保投掷成功,你就说是不是能用轰炸机往下扔吧。
而这条线上,同志们在有外界各种各样的帮助之下,如虎添翼之后,明显就不再满足于一步步往前走,而是利用技术爆发的有利条件,大跨了一步。
防工委领导点点头:“嗯,这个一步到位,原本也是集体的决策,是我们的要求,不是你们自己想要冒进。不用担心,一次不成功就两次,两次不成功就三次,总会成功的。一定要按照要求,达到‘成功即威慑’的效果。”
随着我们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谁也不知道假想敌们会不会狗急跳墙,丧心病狂的做出不理智的决定。
在这种背景下,“首弹即实弹,成功即威慑”的要求也就被自然而然的提了出来,第一颗聚变弹,就是要具备实弹发射能力的导弹结合体,第一颗弹成功,就要能形成威慑力,如此也能压下敌人一些不该有的想法。
虽然战鼓三+裂变弹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威慑力,但是聚变弹又是另外一回事。
这样搞的妙处在于,如果不成功,外界也根本不知道这到底是一次什么性质的试验,在海空军的压制和努力下,当前所有的敌侦察机都无法进入内陆领空,想要获得试验细节来推断试验性质,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