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4章 大范围勘察的线索 (第1/2页)
他拿出手机,给队员们发消息:“明天早上 8 点,在支队门口集合,去废弃工厂排查,大家早点休息,养足精神。”
手机屏幕的光映着他坚定的眼神,他知道,只要不放弃,继续细致排查,终将找到那辆隐藏在监控盲区里的黑色摩托车,揭开嫌疑人的真面目,让山林里的无名死者得以安息。
小王带队在视频研判室逐帧排查监控时,李明正站在山林案发现场的警戒带旁,看着漫山遍野的树木和沟壑,对小杨和小孙下达新指令:“不能只盯着尸体周边的缓坡,把勘查范围扩大到整个半山腰区域,尤其是北边的沟壑、西边的废弃山道和南边的松树林 —— 嫌疑人抛尸后肯定要沿山路撤离,沿途大概率会留下痕迹,仔细搜,别放过任何细微线索。”
小杨和小孙立刻背上装满工具的勘查包,兵分两路展开行动。此时已近正午,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山间的风带着松针的清香,却丝毫未减勘查的紧张感。
小杨负责排查北边的沟壑。这条沟壑是雨水冲刷形成的,深约两米,宽三米,底部布满碎石和枯枝,两侧长满了荆棘。他踩着湿滑的斜坡往下走,手里的足迹灯在地面缓慢移动。“这里有新的足迹!” 走到沟壑中段时,小杨突然停下脚步 —— 碎石堆上清晰印着一枚 42 码男士皮鞋印,步长 80 厘米,步宽 18 厘米,步角 3 度外撇,与尸体东侧发现的鞋印特征完全一致。
“嫌疑人肯定从这里走过,” 小杨蹲下身,用镊子拨开鞋印旁的枯枝,“鞋印边缘沾着的松针还很新鲜,没有被雨水打湿,说明留下时间不超过 3 天,和我们推测的抛尸时间吻合。” 顺着足迹方向继续追踪,约 20 米后,足迹消失在一处积水潭中 —— 潭水浑浊,无法保留痕迹,只能看到水面漂浮的几根褐色纤维。
小杨用捞网小心将纤维捞起,装进证物袋:“这几根纤维质地粗糙,像是某种帆布材质,和之前在尸体周边发现的纤维样本是不是一致,还得回去检测。” 他抬头望向沟壑尽头,那里与北边的废弃工厂相连,“小王他们明天要去废弃工厂排查,说不定能在那边找到更多关联线索。”
另一边,小孙在西边的废弃山道也有收获。这条山道是早年村民上山砍柴踩出的,如今早已荒废,路面被落叶和杂草覆盖,仅能看出大致轮廓。他用探杆拨开厚厚的落叶,在路面中段发现一组车轮印,轮胎宽度 28 厘米,与之前在尸体西侧发现的摩托车轮胎印尺寸一致,且轮胎花纹同为横向条纹。
“轮距约 1.1 米,符合常见摩托车的轮距,” 小孙用标尺测量车轮印间距,“车轮印边缘沾着的黑土与山坡泥土成分一致,且印记边缘清晰,没有被风化的痕迹,应该是近期留下的。” 他顺着车轮印向东西两侧追踪,东侧车轮印延伸至尸体所在的缓坡方向,与之前发现的轮胎印衔接;西侧则通向山外的乡间小路,痕迹被杂草覆盖,无法继续追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