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我父刘玄德 > 第630章 懿之险计

第630章 懿之险计

  第630章 懿之险计 (第2/2页)
  
  真可谓是一招出错,步步落后。
  
  现在连雒城都丢了,虽然不像剑阁、天雄那般断绝了后路,可接下来再想要东撤,可就走不了金牛道了。
  
  “将军,不能再等了。”
  
  司马懿第一个开口,语气极为坚决,以显其决心之重:“必须在三日之内,说服刘季玉东撤。”
  
  曹昂也是眉头紧皱,闻言不由问道:“如今雒城已失,我等该如何东撤?”
  
  司马懿显然早有准备,当即起身走到地图边,比划道:“雒城既失,金牛道必不能走了。左幕军驻兵广都,龙泉道也不能走了。”
  
  龙泉道乃是龙泉山脉山麓边的道路,要比金牛道的规格要小的多。
  
  金牛道虽然不是中原标准化的战略通道,但在成都至绵竹这段路上还是相当宽敞的,因为这段路全程都是平原,故而道路全是由土石铸就而成,大部分道路夯土而建,在关键的道路比如桥梁,渡口等处,则以石板、鹅卵石等石头材料进行铺砌。这一段道路路宽足有五至六米,能够并行四匹马匹,或者并行两辆牛马大车。
  
  龙泉道要比金牛道差远了,这条沿着龙泉山脉一路向北而行的山边小道,路宽仅仅只有两米,只能单向行驶手推车、独轮车之类的小型车辆,或者一头牲口。
  
  但这两条道路,却是成都附近通行情况最好的两条道路了。
  
  司马懿接着说道:“为今之计,唯有走绵虒道。”
  
  “绵虒道?”
  
  杨修大讶的问道:“仲达,可这条道路乃是通往西北羌区的啊,那里人烟稀少,物资匮乏,难以供我大军驻足啊。”
  
  “德祖还请稍安勿躁。”
  
  司马懿却是笑着宽慰了杨修一句,接着解释道:“卑职自入成都后,详细翻阅了解了益州地理。绵虒道虽通往羌南,但我等只需在邛崃山脉东面山脚处的灌城折向东面,过沱江,一路向东北而行,可至繁城县。自这里向东南,可至雒城,若是往东北,则可至绵竹以东五里处转入金牛道。届时若是绵竹未曾失守,我等可带着绵竹的守兵和物资一同撤退,若是绵竹已然失守,我等也可以直接退往涪城。”
  
  曹仁忍不住夸奖起来:“仲达真知兵也。”
  
  司马懿入成都之后,竟然想到去翻阅成都地理杂志,了解各地道路,仅这一条,曹仁赞他知兵就绝不为过。
  
  曹昂也是长松了口气,脸色好转许多,更是露出了笑容,也跟着夸赞起司马懿来。
  
  司马懿却是十分谦逊,随即又道:“涪城李整,素来有勇有谋,料想其得知雒城失陷之后,必会加强绵竹守卫,并转运物资。不过主公还是得尽快给其中下达命令,也好免去他后顾之忧。”
  
  “善!”
  
  曹昂从善如流,当即签署了命令,让使者立刻出发,赶赴涪城。
  
  紧接着,曹昂带着司马懿,杨修去寻庞羲,然后联合庞羲一起给刘璋进行施压。
  
  得知雒城失陷,庞羲也是慌了神了。虽然成都如今还不算被彻底包围,可金牛道一断,成都再想获得物资补充可就难上几倍了。
  
  于是,庞羲也不再迟疑,直接跟着曹昂去了州府。
  
  与庞羲一般无二,刘璋在得知雒城失守之后也是大惊失色。
  
  接下来,庞羲、司马懿、杨修等人亲自上阵,轮番劝说,刘璋本就动摇的更加厉害了,而在这时候,曹昂开口加上了最后一颗砝码。
  
  “若是明公眷恋成都,难以自醒,我等不会在此坐视局势恶化,当于后日离城东撤。”
  
  曹昂图穷匕见的威胁道:“届时,根据朝廷和大将军的诏令,庞将军会与我等一并离开,还请明公莫要阻拦。”
  
  刘璋再也坐不住了,庞羲所部尚有一万四千余人,相当于成都城中半数兵马。若是连他都走了,那这成都也别守了,索性直接开城向左将军请降吧。
  
  刘璋终于做出让步,同意了东撤的计划。
  
  刘璋同意撤退之后,司马懿当即敲定了计划。
  
  成都城中尚有粮食一百余万石,各大士族豪强以及百姓家中也有不少粮食。
  
  蜀中之战至今已经一年半了,士族豪强自然不会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自然是想方设法的囤积,而百姓之中,也是如此,但凡家中还有些余财的,也会想尽办法换购成粮食。
  
  百姓的家私自然是没法与士族豪强相比,平均下来每家每户能有个十天半月的存粮就很好了。只是成都城里最少还有十余万百姓,架不住这基数巨大,真把这些百姓手里的粮食集中在一起的话,那也是一笔不小的数量。
  
  司马懿预估,这部分粮食应该也有数十万。只不过这些粮食可不好征收,至少现在不能征收。
  
  因此,在司马懿的计划之中,要先在成都城中征集青壮,最少可得两万余人丁,然后组织他们运输粮食。
  
  如此一来,既可以将成都青壮一起带走,增强己方的兵力和实力,又可以将累赘的老弱妇孺留在成都城中,给左幕军背上一个巨大的包袱。
  
  因此,撤离时,先以曹仁所部为主,先期巩固郫县、灌地和繁县三地,将粮食转运出去。等到粮食转走后,大军再尾随撤退。
  
  撤退序列为曹仁为先,然后是蜀军,接着是东州兵,而曹昂则亲自殿后,只是诸军骑军将全部调拨给曹昂所部,由他统一调度指挥。
  
  如此兴师动众,自然瞒不过左幕军的眼睛,但司马懿依然有信心执行成功,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是这一整条路线左侧背靠岷江,而右侧则靠着沱江,可谓是两面邻水,完全不虞被左幕军袭扰,可以极大的提升转运效率和速度。
  
  这也是司马懿这个方案最重要,赖以为基础的客观条件。
  
  没有这样两河夹一条道路的地形,在数万精锐左幕军的眼皮子底下,动用两万多民夫,转运近两百里地的距离,实在是有些自寻死路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