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大国院士 > 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巡天号·空天母舰!

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巡天号·空天母舰!

  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巡天号·空天母舰! (第1/2页)
  
  深邃的太空中,人类历史上第一艘长度超过五百米的太空母舰·巡天号空天母舰正安静的悬停在近地轨道上。
  
  它的的名字取自一首七言律诗。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寓意着它将代替华夏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巡视天际,巡弋星河。
  
  这是一个极具动态感和主宰力的名字,仿佛这艘巨舰生来就是为了巡视广袤的宇宙疆域,气魄宏大。
  
  而事实上也是,正如它的名字一般,这艘庞大的巨舰其意义远超一艘普通的飞船,它将是一个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划时代工程。
  
  它的存在,就是人类科技与工程能力的一座‘活体丰碑’。证明人类已经掌握了在太空长期、大规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技术。
  
  这不仅是航天领域的进步,它将带动所有基础科学和工业技术的爆炸性增长。
  
  漂浮在太空中,穿着厚重的舱外宇航服,来自华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工程师杨天远通过目镜观测指挥着现场的工程。
  
  “七号机械臂准备入场,舰首模块与'千里眼探测装置核心模块'对接开始!”
  
  透过耳麦,杨天远沉稳的下达了指令。
  
  “收到!”
  
  很快,耳麦中相关的施工人员的回复便传递了回来。
  
  而部署在临时空间站上的七号机械臂缓缓入场。
  
  与此同时,成群的小型无人机组,如同迁徙的鸟群,拖着微弱的推进剂蓝光,将千里眼探测装置核心模块从仓库模块中推动运送到指定位置。
  
  目光落在巡天号的舰艏区域,杨天远注视着这艘庞大的太空母舰。
  
  从船首向船尾延伸展望而去,巨大的舰体在幽暗的背景中泛着金属特有的冷冽光泽。
  
  即便是已经并非第一次看了,但每一次都会让他热血澎湃,心跳加速。五百米的长度,意味着即使从数公里外望去,它也占据了大片的视野。
  
  站在他此刻位置眺望,庞大的舰身更是几乎占据了视野的全部。
  
  而如果将它竖起来,将远超任何人类曾建造过的大部分摩天大楼,预留出的机库舱门巨大得足以吞没一个小型空间站。
  
  与之相比,在它周围忙碌的工程船、穿梭机和身着宇航服的工程师们,渺小得如同围绕鲸鱼游弋的磷虾。
  
  目光落在巡天号那深邃的舰首部,杨天远注视着缓缓移动伸向舰艏的七号机械臂,指挥着对方移动向对接口。
  
  在那里,有一个预留出的巨大凹槽,是安装超级雷达‘千里眼’的位置。
  
  这是航天南湖专门定制的超级预警雷达系统,采用了最新将氮化镓AN/TPY-3复合雷达技术制造,能承受更高的功率和温度,带来更远的探测距离、更高分辨率和更强可靠性。
  
  在外太空中,千里眼的探测能力如其名字一般,能够探测到超过九千公里的遥远距离,并且还能够保持至少五十里面以上的超高精度探测。
  
  很快,通讯频道中,负责推进千里眼组装部件小队的汇报声传递了过来。
  
  “第三结构组报告,千里眼探测装置核心模块已就位,视野清晰度百分之九十九点八,对接校准开始!”
  
  “收到!”
  
  陈天远快速的回复了一句,旋即重新下达了指令。
  
  “推进组介入,四号、六号霍尔推进引擎启动!务必保证千里眼探测装置核心模块的姿态稳定!”
  
  “对接组,请务必保证信号传递的稳定性!”
  
  “导航组,阵列校准千里眼探测装置核心模块与安装凹槽的精度,保证误差在一毫米以下!”
  
  “.”
  
  一系列的指令快速的从陈天远的口中下达给各个小组,有条不紊的指挥着千里眼探测装置核心模块的安装。
  
  在外太空中组装一艘空天母舰,是和在地球上组装一艘航空母舰完全不同方式。
  
  毫无疑问,前者的难度要更高。
  
  首先太空本身的恶劣环境就极大的提高了施工的难度。
  
  比如在外太空的失重、极端温度波动、高真空与原子氧、宇宙辐射等等各种外界麻烦。
  
  在近地轨道上,失重环境会带来没有稳定的“上”和“下”,那些巨大的结构件不会老实待着,任何轻微的受力都会导致飘移、旋转。
  
  传统的起重和支撑方法完全失效。
  
  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开发全新的太空建筑机械。
  
  比如那安装在船坞与航天飞机上同步运行的巨型机械臂,就是解决方案之一。
  
  它不仅能够进行三百六十度的自由度精确操控,还使用了复杂的阻尼系统来吸收动量,以控制在对接的时候出现的动能冲击导致对接失败。
  
  而太空的恶劣环境仅仅是在外太空组装舰船的麻烦之一。
  
  除此之外,一艘直径超过五百米的巨型母舰,其本身的存在对于工程学来说就是噩梦级别的了。
  
  任何一个物体的体积变大,都会带来规模效应。
  
  在地球上,当你将物体的尺寸放大一倍,其重量和承受的应力会以立方级增长。
  
  而在太空中,虽然没有了重力,但惯性、动量以及结构在机动时承受的载荷问题依然存在。
  
  一个在地面上测试完美的连接点,在太空巨舰的尺度下可能会因为微小的振动而疲劳断裂。
  
  这意味着太空母舰的设计需要进行前所未有的计算机模拟和地面缩比模型测试,它的每一处结构设计必须极度冗余和优化。
  
  与此同时,将两个几十米长,乃至上百米长的模块在太空中以毫米级精度对接,其难度堪比在数公里外穿针引线。
  
  部件之间需要临时的对接和固定装置,才能进行焊接或螺栓连接。任何微小的错位都会在整体结构上产生无法接受的应力集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