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春狩之后的威名 (第1/2页)
系统提示浮现:
【主线推进:太子首次独掌朝政议策】
【奖励:太子号召力+15,主权稳固度+10】
【最终目标进度:太子登基条件达成 4 / 4】
【已满足全部登基条件,系统将触发最终剧情分支】
朱瀚望着提示,忽而闭上眼,轻叹一声:“是时候了。”
东宫之内,朱标披上一袭深蓝朝袍,挽起袖口,手执一卷朝案,步入书房。
顾清萍早已候在案前,为他斟上一杯热汤。浓汤蒸汽弥漫,映亮两人如水的眉眼。
“殿下,今日可有新事?”顾清萍轻问。
朱标抿唇一笑,却不立刻回答。
他遥望窗外那棵已落尽叶的枯树,叹道:“自‘宫门之权’易手,我与皇叔、父皇之间虽无隔阂,但朝中一股微妙的暗流仍未平息。”
顾清萍闻言,眉头微蹙:“传闻兵部左侍郎郑泽对东宫军制有微词,似暗暗联络几位将领,议论东宫是否得罪了他昔日旧部。”
朱标点头:“我已令杜世清私访,暂未见确证。但若坐视不理,恐怕他已在暗处结盟,伺机搅局。”
顾清萍凝视他:“殿下意下如何?”
朱标目光如炬:“此事须快刀斩乱麻。明日我将亲至兵部,与郑泽面陈。有何异议,当堂辨清;若他无不轨之心,自当以从;若他心存疑虑,朕自会调其离京。”
顾清萍轻轻点头:“殿下此行凶险,需皇叔暗中相助。”
翌日早朝,殿外寒风凛冽,群臣齐立金銮之下。
太子朱标与辅政王朱瀚并肩而立,左侧御前侍卫肃立,右侧文武百官排列整齐,寒气氤氲。
朱元璋端坐龙榻,苍龙披肩,目光如炬。他扫视一圈,自太子到辅政王,再到诸位大臣,声音低沉而威严:
“朕今日召集诸位,是欲听闻兵部左侍郎郑泽奏事。有人说,郑泽近日于兵部连数日闭门深思,务虚而忘实,是何意图?朕欲问郑泽,心何在?”
朝堂一时鸦雀。
郑泽领命走出,拱手回答:“启禀陛下,微臣近日授意整顿边防选卒,欲优先察其资质,不敢废于闲置,遂潜心研策,故闭门不言。”
众臣或微点头,或低声窃议。
朱标拱手起身,朗声道:“郑侍郎所言整军不可不精,然兵部既为国家根本,任何政令变动,皆须东宫辅政王会商,不可各行其是。若整顿边选必索实情,则请御前宣旨,令我东宫派军校使巡视,或可并肩辅佐。”
郑泽闻言,迟疑片刻,拱手道:“太子谕旨精切,微臣愿随同军校使,共察边选,不敢藏私。”
朱元璋见太子亲自提议,遂扬声道:“如此行事,方是父子同心,国家大计,朕甚慰。”语罢,长叹一声,“退下吧。”
朝罢后,朱瀚将朱标一拉,小声道:“此处局面,此议既可为太子增色,又可分散郑泽之心。妙。”
朱标点头:“今日之合,尚需次第铺开。”他沉声道,“朱瀚,你以往护我于暗,如今可否再次暗度陈仓?”
朱瀚微笑:“正待殿下旨意。”
二日后,深夜,王府灯火不息。
朱瀚与黄祁、杜世清密议于后园掩映的竹庐之内。屋外秋蝉冷鸣,似有不安的呼号。
朱瀚摊开地图,上面绘有宫禁、军校、诸卫与兵部等处要地,手指点于几处:“我已在御前暗中安排人手于西苑、东序、北门三道,密监内侍之动向,如有失常,可立刻传回东宫。”
杜世清低声道:“若郑泽真与几位旧部有私约,恐他早已察觉。”
朱瀚收手:“那就要让他急。你拟一份‘边选补给折’,署上朕名,微妙之中暗置分歧处,令他不得不与太子府同意再审。如此,他若执意拒绝,便现真意;若同意,则已切入东宫节奏。”
黄祁赞道:“此计极妙。就按此行。”
朱瀚又指:“还要令狱政司暗访京师北苑私会,若有旧部于夜色中贿款宴饮,即可拘捕示众。”
杜世清拱手:“臣即差人。”
朱瀚眼含笑意:“收网之时,也就近了。”
兵部侍郎郑泽于府中接过“边选补给折”后,心下狐疑,连夜召赵校使入内校场边营详议。
趁机,他并未直接赴东宫,而是回府暗中分遣亲信探探东宫动静。
不料,狱政司已暗布察手,于郑府后门擒获郑泽数位中郎及家中僮仆,搜出暗金交割单、宴请名单与他多年在御前宴游的证据。
消息传至东宫与朝堂,一时群臣震惊。
朝中风声急转。
次日早朝,朱元璋面色如铜,敕令狱政司按法处置郑泽等,并当众向太子与辅政王谢恩,赞两人“见事敏举,制人有权”。
郑泽灰头土脸,被御林军护送入御狱。
群臣无不交口称快,甚至有人私下传言:“太子已成气候,护得周全,天下可安矣。”
朱标与朱瀚并肩于御前,顾清萍与杜世清、吴琼等并列左右。
朱标举目望去,少见地对朱瀚露出一丝欣慰笑意。
朱瀚拱手低语:“此队困局,殿下再下一子,便可将群臣心牢固在东宫。”
朱标谨慎颔首:“多谢皇叔扶持。此城虽固,然不可忘长守之道。”
朱瀚拍了拍他肩:“记得,真正的权势,不在于一时得失,而在于日日持守。”
两日之后,东宫。
朱标与顾清萍于御花园漫步。
寒露已重,落叶满阶,却别有一番萧瑟之美。
“秋去冬来,殿下可要休息?”顾清萍轻步跟随,月光下,她容颜愈发宁静。
朱标却笑道:“若东宫一片大好,怎好懈怠?惟有以时不我待之心,方可不负众望。”
顾清萍凝视他:“殿下如今日胜昨日,真似朱瀚——只不过,他教你成才,你则要比他更胜一筹。”
朱标停步,看着她:“清萍,你言重了。但我明白一件事,若无皇叔一路护我,今日便不敢如此自信。”
顾清萍莞尔:“皇叔虽厉,却也是你东宫之人。你与他,都为大明气运所系。”
朱标目中有火:“我与他同为东宫,却又非同一人。我要与他并肩,却也要让天下知,太子之位,不只是‘王爷之侧’,更是‘万民之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