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墙内也要香了 (第1/2页)
《东方天才艺术家的胜利:周利军携手伦敦爱乐,征服英伦现场!》
《来自东方的艺术天才:雷丁音乐节见证摇滚与交响完美融合!》
《东方神秘摇滚破壁:周利军专辑销量飙升10万+,雷丁库存告罄!》
《滚石大将周利军扬威英伦:雷丁音乐节引发销量爆炸!》
《华语之光:周利军雷丁震撼演出,《新世纪》引乐痴狂欢!》
《华语音乐新篇章:周利军征服英伦!》
《……》
一场音乐节,伦敦当地的电台直接爆了。
不论是正儿八经的BBC,还是海盗电台,这几天都有人要求点播李杰的《新世纪》。
交响摇滚其实不太新鲜,60年代就有欧洲乐队玩过,当时也形成了一股风潮。
和摇滚乐在国内的处境类似,当然西方摇滚乐也希望得到主流的认可。
跨界和交响乐团合作就是一些乐队的尝试,毕竟,古典乐是艺术,是高雅,要蹭一蹭。
后来虽说也涌现出大量的作品,但精品之作,太少,太少。
精品数量少的原因也很简单。
太难了。
大部分摇滚乐手都不是特别精通古典乐的作曲,古典乐和摇滚乐作曲都叫作曲,内里却是天差地别。
同理。
那些精通作曲的古典指挥家、作曲家,他们对摇滚也不是特别擅长。
像《新世纪》这样成建制的上百人乐团共同演奏,并且质量超绝的作品,可谓少之又少。
带鹰又有什么‘绅士’之名,古典乐又相当有逼格,如果是普通的摇滚乐,那些绅士可能不太感兴趣。
和古典乐合作的摇滚乐,那就叫艺术,不再是下里巴人的东西。
这不。
连傲慢的BBC都低下了头颅,开始播放《新世纪》,还是从头至尾的连环播放。
滚石看见这架式,立刻狂买通告。
香江?
买!
宝岛?
买!买!
日韩?
买!买!买!
想当年,70年代末,坂本龙一的.O乐队凭借新潮的电子乐风靡欧洲,日本那边也是狂买通告。
不过。
这支乐队存在的时间很短,78成立,80年闯入国际乐坛,83年解散。
虽然时间短,但乐队成员细野晴臣、坂本龙一、高桥幸宏都是日本乐坛的大手子。
这一回,李杰也收到了不少巡演邀约。
都是英国当地的各种音乐节,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音乐节是格拉斯顿伯利音乐节。
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露天音乐节。
大。
它是真的很大。
十几万人的音乐节。
十几万听着不多,但十几万人同时放在一块,那是人山人海,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
它的名气也要比雷丁更高一点。
大多数知名摇滚乐队都曾经在格拉斯顿伯利音乐节表演过。
但。
它的举办日期要比雷丁更早一点,它是六月份举办,对方的邀约是指明年的音乐节。
这个邀请,李杰接了。
因为效果太好。
仅仅这一场音乐节,至少能给他带来20-30W的短期销量,长期销量肯定会破百万。
以100万张计算,李杰能收到246万的版税收入。
后缀是英镑。
1998年,英镑还是很值钱的。
表演一趟收入两千多万RMB,这还不满足?
一次赚半年,乃至更久的收入。
傻子才不来。
缺钱了就来演一场。
当然。
明年的效果肯定没有这一次好,这次的效果有多好?
看看最新一期的UK专辑榜。
《New Age》直接杀到第一名。
李杰是沾了没有大牌歌手发歌的光,以17万8千+的周销量登顶UK专辑榜第一。
这也是华人第一次登顶UK专辑榜。
消息传回港台,那些小报纷纷把‘国际巨星’的名头冠在了他的头上。
塔喵的。
都登顶UK专辑榜了,还不是国际巨星?
如果周利军不是,其他‘国际巨星’怎么圆?
他必须,也一定是!
港台各地的报纸、电视台,纷纷向滚石要来邀约,要采访,要上节目,要专访。
只要有时间,什么时候都可以!
如果没有时间,或者有别的什么问题,他们去燕京采访也行。
能采访到,什么都不是问题!
李杰回国之前,正好要去一趟香江,他过去主要是买东西,顺便带老婆孩子去玩玩。
所以。
香江《明报周刊》拿到了唯一的专访名额,宝岛那边的唯一名额给了《联合晚报》。
八月底。
在欧洲玩了一圈的李杰直飞香江,落地他就被《明报周刊》堵门了。
一个华人,还是一个内地土生土长的人竟然在英伦闯出名堂,并且登上UK专辑榜榜首。
这个消息震动全港!
无数人都对周利军感到好奇。
那种感觉就像是‘石头缝里突然蹦出来一个人’,一个非常厉害的人。
当别人还在翻唱,还在以进军日韩,领了个‘水奖’而大肆通告之际,一个内地人直接UK专辑榜夺冠。
后世,女子十二乐坊在日本爆卖几十万张,消息传回来,女子十二乐坊火成什么样了?
毕竟。
这年头崇洋的风气非常严重,既有日本销量加身,又有英国销量认证。
此时的李杰,要比女子十二乐坊红几倍。
其实,这个消息更多是震撼圈外人,圈内人谁不知道‘周利军’的大名?
超级超级金牌制作人!
写出的金曲一大堆,他们对李杰震撼英伦三岛虽然也很震惊,但也就还好。
专辑品质摆在那里!
从《丑奴儿》,到《无问》,再到《新世纪》,每一张专辑的风格都不一样,每一张都具备国际水准。
唯一比较欠缺的是录制。
如果用专业监听音箱放大了听,还是能听到一些瑕疵,那个瑕疵不是软件的问题。
是硬件条件的限制。
百花录音棚的设备太‘老’了,音箱、调音台、收音等等都是80年代的产物。
尽管录音棚更新换代的速度很慢,70-80年代的产品能够胜任大部分专辑录制。
但。
那些国际一线大牌都是硬件拉满。
不论用什么音箱,都听不出里面的瑕疵。
……
四季酒店。
“周生,你好。”
梁安琦笑眯眯的伸手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