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2章制新盐,书同文,行汉字 (第2/2页)
自从大武帝朝分崩离析之后,如今已经有几百年的时间了。
这几百年的时间,不少的皇朝或者是王朝,文字都有所演变。或者说,几百年的时间,要是一成不变,那才是问题。
不要说是天启异世了,就常是蓝星之中,各朝各代的文字也是不断演变的。
虽然说都是以当初的大武帝朝的文字为基础进行演变,故而,各朝文字上都还有些相像之处。
但是,不少皇朝王朝,都有各自的文字也是真的。
不只是文字,还包括文化的区分。
不同的地域之间,自然会形成其独特的地域文化。
虽然份属中原,可最北边的大苍,和最南边的大吴,他们在某些方面文化的差距,说不定比之大武和北狄之间的区别还大。
如北方武、苍二地,风气开放,女子也可为官,可南方吴地,女子的情况,就类似于蓝星的宋朝了。
“陛下,这道折子,应是澜文!说的应是剑、昊二朝的事!”
上官婉儿接过折子之后猫了几眼,这其中,大部分的文字,她也不太识得。
不同,四小王朝就在原大苍旁边,也就是如今的大汉旁边,在各方面的文化还是极其的相尽的,文字虽然有区别,但大部分也同样是相近的。
故而,虽然不是认的,可是,也至少能够猜个七七八八。
“玄龄上的折子!”
“婉儿以为,玄龄这道折子以澜文为笔,意欲何为?”王羽又看了一眼这道折子最后的署名,若有所思道。
“国家大事,臣安敢妄议!”
“不过,房刺史治国大才,或,另有深意!”上官婉儿并未直接回答。
她虽然并不是大汉后宫妃子,而是女官。
不过,她这个官并不是朝中官员,而是宫中官员。
像武曌那样的朝中官员,国家政事,她们自然可以尽情的畅所欲言。
不过,宫中女官,就要尽可能的避嫌了。后宫不得干政,这个道理就算是在天启异世也通用的。
王羽笑了笑,并没有再问。
有些问题,本就是带着答案去问的。而有些问题,问出来也不是为了去要一个答案的。
上官婉儿没给出这个答案,王羽反而开心。相比之下,赵高有的时候就不是那么清醒了。
作为浮水房指挥使,朝里朝外,该他知道的事情,不该他知道的事情,他都应该知道。
但是,不代表,他在知道之后,就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了。
好在,赵高近期虽然是有些不清醒,但还没有到了失了智的程度,没有真的过火。
三日后,晨光尚未完全驱散殿宇深处的阴影,但麟德殿之上,已经站满了密密麻麻的官员。
王羽端坐于尊贵的皇座之上,冕旒垂珠遮住了他大半面容,唯有一双锐利如鹰隼的眼睛,穿透珠帘,扫视着阶下济济一堂的文武重臣。
殿内巨大的青铜兽炉吐纳着袅袅青烟,却压不住那股弥漫在空气中的、因即将到来的变革而产生的紧张与躁动。
“诸位爱卿,这几日,各地算了上了不少的折子,还有周边那些邻居的国书!”
“周边的那些邻居且不论,光是咱大汉之内,东夷文、苍文、盛文、澜文,足足四种字,可是让朕看的颇为头疼!”
他猛地一拍王座的扶手,发出“啪”的一声脆响,震得人心头一跳。
“同一个‘汉’字,在大汉这么写,”他随手在空中虚划了一个苍文的“汉”字,“到了西平道,是那样写!”他又比划了一个更繁复、线条弯曲的写法。“到了盛澜道,嘿,又变成了一堆弯弯绕绕,像虫子爬!这还只是一个字!”
“朕虽然连蒙带猜的,也能懂个七八分!”
“不过,日后,朝廷的政令要是发下去,西平地的官看朝廷送来的文书,跟看天书一样!盛澜道的商人跟西平道的商人签契约,因为一个字写得不一样,就能扯皮打官司半年!这像话吗?这还怎么治理这万里江山?怎么让政令畅通无阻?长此以往,又会如何?”
王羽说完,猛地站起身,玄色的袍袖带起一阵风。
管仲适时地跨前一步,躬身道:“陛下所言极是!文字混乱,实乃国之大患!臣请陛下召令天下精通各国文字的大才,融天下文字于一体,创我大汉朝之汉文!”
“管尚书,此举未免操之过急?”刑部侍郎狄仁杰眉毛一凝道。
听管仲这意思,是想要现在就创立新的文字,来代替现有的几种文字。
不管是狄仁杰,又或者是朝堂之上的其他臣子,他们也不认为管仲的话,有什么错?
毕竟,千多年前,大武帝朝刚刚成立的时候,已经统一过一遍文字了,当时虽然有些阻碍,但此后的好处都是有目共睹的。
只不过,大武帝朝分崩离析之后,又经历了这几百年的混乱,尤其是各大皇朝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再加上各大皇朝地域文化的不同,由此,在他们各自文字演变的过程之中,也就一点点的有了不同。
还主要是因为这天下分裂的时间太久了,如果大武帝朝分裂之后不久就再一次大一统。那么,就算是文字依旧在不断的演变,依旧还是统一的。
如今的他们,不过是将曾经做过的事情再做一遍罢了。
第一次做的话,或许阻碍很大,但第二次的话,就不一定了,尤其是第一次做完之后,效果已经彰显出来后,这个阻力更是小之又小了。
只不过,认为不应该这么急罢了。
“新附之地,人心未稳。骤然废除其使用数百年的文字,如同剜去其心头之肉,必生怨恨!恐有离心离德之患!”河南令诸葛亮同样出列道。
“此外,我大汉又岂会止步于大苍十八道一隅!”
“日后,大苍十八道之外,恐生阻碍!”
“孔明,吾知汝之忧虑!”管仲这个时候却是摇了摇头笑道。
他当然清楚,诸葛亮在担心一些什么。可是,有些事情,晚做比早做要遭遇的阻力更大。
“然,若天下一统,届时再变,又几多阻碍?”
“且,如今的大汉已有四种文字,他日,西入大武,南入魏乾,岂不有十数文字?”
“届时,各地政令不一,我大汉兵马扩张,只怕事倍功半!”管仲继续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