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 (第2/2页)
另一边,老殷先生与玉藻前说完了一些场面上的客套话,或者说表态,也开始谈及具体的执行策略。
如果仅靠婆罗洲道府和灵宝道大军,还谈不上万无一失。因为这支舰队极有可能殊死一搏,来一个鱼死网破。
这是玉京不愿意看到的,因为在道门看来,这支舰队本就是道门的资产,无论是打输了还是打赢了,都是道门的损失。所以凤麟洲三人议事与张气寒商议之后,认为最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那么想要做到这一点,仅凭这两支大军就有些不够了,还需要凤麟洲道府和凤麟洲本土势力的协助,从舰队后援变为舰队敌人,一增一减便是两倍,使其腹背受敌,看不到半点取胜希望,才会不敢动弹。
张气寒要以退为进,争取时间,又要保住秀京,凤麟洲道府的势力便不好轻动,只能依靠凤麟洲本土势力,这才把玉藻前给拉了进来。
凤麟洲本土势力的态度很明确,除了小部分攘道派之外,大部分人都不想再打仗了,只要能不打,怎么样都行。大家也都是墙头的芦苇,随风摇摆,风往哪边吹,便往哪边倒。
现在看来,还是玉京的风大,他们便倒向了玉京,自然要协助玉京实现凤麟洲的“变天”。
若是干好了,几个头面人物,诸如绯宫曦子、玉藻前等人,说不得还能去参加三教大议,不敢奢求次席的位置,混一个众席总是不难吧。
虽说大掌教肯定不会实装三教大议,但也不会召集这么多豪强来摆花瓶,权力还是有一些的,能在里面有个席位,最起码是个护身符,不会被道门说灭就灭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老殷先生同样展开了一张虚幻地图,指着地图说道:“总体方略是围而不打,切断这支舰队的退路,使其完全孤立,陷入绝境,继而在我们的外部压力下,选择束手投降,接受和平改编。没了这支大军,仅靠仙人是成不了事的,我们便可顺势施压秀京,迫使李家和秦家势力彻底退出凤麟洲,以期实现凤麟洲的和平交接。”
玉藻前没了折扇,不过老习惯还是改不掉,干脆以手掩口,问道:“不知殷先生需要我等做些什么?”
老殷先生道:“凤麟洲的局势快不得,却也拖不得,须得不快不慢刚刚好。大海茫茫,真要让他们离开珊瑚海,不说龙归大海,可再想抓住他们就难了,最好是把他们困在图拉吉岛上,所以力求一个出其不意。”
玉藻前略微思量,大概明白:“殷老的意思,这支舰队的主要注意力分别放在了婆罗洲和罗娑洲方向,可能会疏于防范背后,我们先断其后路,婆罗洲和罗娑洲方向大军再动,顺势将其堵住。”
老殷先生问道:“萨摩藩的水军如何?”
“与道门天兵相比,自是不值一提,不过水军不够,可以用鬼神来凑。”玉藻前坦然说道,“在凤麟洲本土,还是有些鬼神之流,妾身算一个,那只天狗也算一个。”
老殷先生道:“足够了。”
玉藻前留下了一道符箓,上身微微前倾:“事不宜迟,妾身先行回去准备,只等殷先生的号令。”
老殷先生微微点头。
如今罗娑洲方面,驻守有两位仙人,分别是齐教正和姚武。
齐教正是上代大掌教的心腹,也是本代大掌教的故人,所以伤愈复出之后,虽然不能继续担任紫霄宫掌宫大真人,但也被任命为罗娑洲道府的掌府大真人,位列金阙中枢议事二十九位平章大真人之一,仍旧是位高权重。
姚武则是戴罪之身,至今还没有个说法,按照紫霄宫辅理的职位来看,大概率是七十二位参知真人之一,这就差了一筹。所以大概率是齐教正坐镇罗娑洲主持大局,姚武随军出征。
至于婆罗洲方面,兰大真人和老殷先生其实不分伯仲,正如天师和五娘同为副掌教大真人,兰大真人和老殷先生也同为中枢议事平章大真人——紫霄宫是整体升格,而不是仅仅高配了一个掌宫大真人,既然掌宫大真人成为副掌教大真人,那么仅次于掌宫大真人的首席和次席则升为平章大真人,与上三堂的掌堂真人、江南道府的掌府真人、各地掌府大真人平级。
考虑到婆罗洲道府还是兰大真人指挥起来更方便,而且南洋还有一个金公祖师,所以婆罗洲方面是兰大真人坐镇道府,老殷先生亲率大军,如此合四位仙人之力,再有三路大军,足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