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顽贼 > 第七百九十一章 九年秋

第七百九十一章 九年秋

  第七百九十一章 九年秋 (第1/2页)
  
  崇祯九年的秋天。
  
  刘承宗在繁复的宴会与日复一日的长谈中,与元帅府外驻各地的大将勾划未来蓝图。
  
  同时也在刘承宗整个统治区域内,开了元帅府的第一次科举。
  
  这是张宏伟的蓝图,从泰萌卫到拉萨河,包括陕甘青川四省旧制,共编设一百五十七县,由元帅府统一派遣官员治理。
  
  这事乍一看,是刘承宗对周边控制力大幅提升的好事。
  
  同时也会使卫拉特、火落赤等统治实体遭受冲击。
  
  不过实际上恰好相反。
  
  刘狮子想做这件事,但他不想现在做。
  
  反而是巴图尔珲台吉与摆言、拉尊这些地方领主一再要求,才让他无可奈何地捏着鼻子开了科举。
  
  时机不对。
  
  刘狮子心里对西宁以西的定位,是不需要堆资源的战略纵深。
  
  只要投入一点兵力,维持存在,确保掌握乌斯藏、卫拉特、斡罗思的情报,并在大局上能够施加政治影响力,就足够了。
  
  就这,还是因为很长一段时间里,河湟谷地是他统治区域的‘腹里’,必须维持安全需求,迫使他打算向西投入一点兵力、人力与物力。
  
  甚至真的打算在乌斯藏、卫拉特建立实质统治。
  
  毕竟那时候他也没吃过啥好菜。
  
  哪儿像现在,拿下西安府,刘狮子是真知道什么叫得关中者得天下。
  
  一府之地,还是如今这个被旱灾蝗灾折腾的年景,征收本色折色,就可供养九万人马。
  
  当然,这是关中平原东部的西安府及华州、同州这一小块有渭河灌溉的地利。
  
  元帅府那么大的地盘,陕甘青三省加起来,征收本色折色,不算这一府二州,也就能供养七万人马。
  
  一样的资源,把湖广推下来,那就又能多养十万大军。
  
  扔到乌斯藏和卫拉特,一万兵马都得饿得面黄肌瘦。
  
  因此最好的情况,是一统天下之际,派遣兵马护送官员,一劳永逸地解决掉边疆问题。
  
  但凡事有得有失,到那个时候,地方大贵族也必然会有更大的抵触心理。
  
  不像现在,卫拉特有心进一步定居、集权,而火落赤也在与卫藏军队的长久对峙中疲惫无望,急需元帅府的支援。
  
  这让设立府县更加容易。
  
  当然相应的是刘狮子要付出的资源也会更多一点。
  
  但事情会做的更加顺利。
  
  刘承宗之所以对这事瞻前顾后,主要原因其实就一个。
  
  他没那么多储备官员。
  
  其实这事,最高兴的人是刘老爷。
  
  一般来说,一个县要想正常运转,理应有十至十五名官员,其中六位流官由吏部铨选,余下不入流的吏员则由地方任命。
  
  而在元帅府统治的陕西,很多县仅有知县一人。
  
  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更不正常的是,刘承宗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不是尽快开科举,而是从军队里选一些负伤或立功的士兵和低级军官,调到地方做佐官。
  
  当然这在元帅府又是正常的,他们有着极其庞大的军人群体,某种程度上解决好军人的问题,就等于解决了社会的问题。
  
  但在刘老爷看来,这种情况难以持续,而且也太离经叛道。
  
  他早就想好好跟刘狮子谈一下这个问题。
  
  可偏偏,没有合适的契机。
  
  刘老爷想要的合适机会,是那些军官转任地方官僚,出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然后就这样的问题,跟刘狮子去谈。
  
  可无奈,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
  
  一方面刘承宗的军官群体,素质高是事实。
  
  这是有传统的,拥有完善卫所制度的大明,武官对文武双全的追求,本就已成风气。
  
  像左良玉那种文化程度较低的武将,才是个例。
  
  而刘承宗对文化的推崇,进一步加强了这种风气。
  
  另一方面,目前的陕西,对官员素质要求也确实不高。
  
  一个县几千上万人,还有三分之一是军队,出身军队的官员,反而能在这样的地方更好地平衡军民事宜。
  
  反倒是如今,准噶尔和火落赤,这两家元帅府最大的地方贵族,要求刘承宗实现派遣官员帮他们治理地方的诺言,让刘狮子必须开科举了。
  
  刘承宗一直以来不愿开科举的原因也很简单,他需要时间。
  
  时间能证明他的德行,也能在地方安插更多出身军队的自己人,以免大批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人才,跳出来反对他。
  
  现在,刘狮子同意进行科举,也并不是他被逼得没招儿了。
  
  而是元帅府随着岭东大战的取胜,林蔚负责的通政司第一时间将破伪帝、焚旧京的消息加以刊印,通传西北移书各县,使刘承宗声名大震。
  
  邸报上最显眼的大横幅,就是‘抒萨尔浒之宿愤,血己巳年之旧耻’。
  
  刘承宗觉得,眼下自己的声望,可以一试。
  
  吏衙也就抓住这个机会,传令陕、甘、青各县长官,开了科举院试。
  
  院试的规矩照旧,由县、府、院三层考试,包含从童生到秀才的三层选拔,名额也跟大明一样,是小县最低八人、大县最多二十人。
  
  同时为了稳定,还在元帅府全境给出四十六个免试名额……这个免试名额给的是知县和县丞,一共四十六人。
  
  主要是刘老爷给刘狮子随意任命县官的行径打补丁。
  
  在征战过程中,刘承宗任命了一大批或起于行伍、或拔于地方,没有功名的官员。
  
  如今要开科举,吏衙担心这些地方主政的官员会觉得自己没了上升空间,心思浮动。
  
  为避免这事,就直接予以其生员功名。
  
  整个秋天,报名参加童子试的人超过了十八万,经过三场考试,最终元帅府下辖十三府、十三州、三牧监,共选拔出一千六百二十六名有秋闱资格的生员。
  
  刘狮子看着各府呈上的长长名单,及秀才们的生平履历、出身过往,心说大元帅府的第一批秀才,水平确实不怎么样。
  
  这是因为元帅府地广人稀的地域特征,导致录取率太高了。
  
  科举不仅是为选拔人才,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是维持稳定。
  
  所以在三层院试的过程中,都是按各地名额考取。
  
  就比如静宁州,在籍拢共一千多人,身体健康没有残疾,符合考试标准的只有三十七人,甚至还没维持考场秩序的官吏衙役多,最后也录取了八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