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六章 带着镣铐的巨鬼 (第1/2页)
革新会以轮回六道作为代号,或许也正是因为顾瀚文时期针对民俗方面的代号取名方式,才会让后来秦明时他们这些拙劣的模仿者搞出来一个不伦不类的十殿阎罗。
沈林对民俗方面的了解还算可以,尤其是在得知鬼判位列修罗道之后,他特意去查看了相关的记载。
我国关于轮回六道的传闻主要来源于佛教,初次传入我国时被命名为浮屠教,直到东汉时期才慢慢有了佛教的称谓,在后来漫长的本土化改造中,佛教结合了本土道教、儒家文化以及大量的地缘特色文化,最终形成了极具东方色彩的宗教文化。
严格意义上来说,而今的佛教和最初的浮屠教已经是两样东西。
轮回六道同样也是,类似轮回的说法在漫长的历史中有诸多传闻,最终慢慢稳定为轮回六道,主张生灵死后会按照前世功德再入轮回,下意识轮回成为什么,主要取决于你前世功德,功德好的一步登天,功德差的打入地狱,这也是佛教理念中核心一环“不修今生,修来世。”
轮回六道分同样有划分,分为三善道与三恶道。
三善道为天道、人道、修罗道,三恶道为饿鬼道、地狱道、畜生道(也叫傍生)。
当然,这些只是在民俗中的各种定义,轮回六道对革新会而言也没那么多讲究,只是纯粹的代号,理论上这些代号换成AbcdEFG一样管用。
民国时期的革新会六道沈林认知的已经差不多,无论是洪天明还是顾瀚文,亦或者王不修背棺人他都有过照面,其余的恶鬼李常明与守门人普度和尚他是第一次听说。
如果这些人都伴随着那场忘川事件葬送在民国时期,那现代的革新会比较民国时期大概率是全新的六个人。
王察灵自领人道的名号,鬼湖时期,沈林看到了自领傍生道的鬼祭,也即是白沈林。
轮回六道,当代的革新会他至少还有四个人没见过。
革新会这潭水沈林越了解,越感觉到深不见底,轮回六道应该以天道为首,这也就意味着,革新会存在一个让王察灵和白沈林都甘愿屈居于下的可怕人物。
这人在现实层面,无论能力还是思想高度,或许都能够比肩民国时期的顾瀚文先生。
比肩顾瀚文,沈林无法想象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因为他真的见到过顾瀚文。
路中一七日回魂事件,属于顾瀚文顾先生的思想光芒差点照耀的沈林睁不开眼,顾先生更是以一己之力担负一切,背负了数十万百姓的性命破了路中一设下的阴阳局。
现在,当沈林突然意识到当代还有一位顾瀚文先生这般存在的人时,一时竟然有些恍惚。
沈林有些复杂的看向王察灵,在这一刻,他像是窥见了王察灵遮遮掩掩各种秘密,辗转各个组织的原因。
这人似乎相当于革新会在外界游荡的传话筒,他在各个组织中周旋利用自身的特殊地位和能力来达到某些目的,这些目的或许是配合革新会当代执行的计划,也或许是为了遮掩革新会的计划,毕竟无论是钉桩计划还是黄泉路为主的地狱计划本质上都是厉鬼平衡。
这些东西一旦被有心人得知,恶意破坏会衍生出一大堆麻烦。
这么想的话,似乎能解决王察灵此人身上的诸多谜团,可沈林却还是感觉哪里怪怪的,一如他对王察灵此人的了解。
这人总是会在办一件事的时候,实现多重目的,沈林本能的怀疑王察灵的背后或许还有隐秘,至于是什么他还没有头绪。
“砰~”
一声沉闷得像是巨石砸入深潭的脚步声,毫无征兆地切断了沈林的思绪,也中断了两人的谈话。
那声音并非来自现实,更像是从黄泉路那片更深、更扭曲的黑暗中直接锤击而出,带着某种令人心悸的共鸣。沈林和王察灵几乎是同时猛地转头,望向声源——
在那片光影模糊、仿佛被无形力量不断揉捏的昏暗中,一个极其魁梧的轮廓正缓缓显现。
它的身高绝对超过了两米,肩背异常宽阔,矗立在那里,不像是一个“人”,更像是一堵覆盖着阴影的巨墙,一座移动的墓碑。
它每一次落步,都伴随着地面传来沉闷而粘稠的回响,仿佛不是踩踏,而是将沉重的根基硬生生夯入虚无。
鬼!一只仅仅是行走,就散发着令人窒息压迫感的鬼!黄泉路上,此刻绝无活人容身之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