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 犊子没有错,都是你们不积极 (第2/2页)
开场先扬,这是领导艺术。张凡认真听着,他也在学习!
“但是,”班长话锋一转,语气加重了几分,“理解不等于纵容,着急不能坏了规矩。任何工作,尤其是关系到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项目,必须讲程序、讲纪律、讲大局!
不能因为个别同志着急,就各行其是,打乱整体部署,甚至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可乘之机!这次研讨会暴露出的问题,说明我们的科研人员在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面前,警惕性还不够高,抵抗诱惑的能力还有待加强。你作为院长,有失察之责!”
这话说得重了,但又在理上,班长这是点醒自己,而且说话的艺术性,这玩意有时候太复杂了。
很多人会说只有华国人搞这个,这绝对是胡扯,但凡稳定的国家都讲究这个,不稳定的一般都是用众生平等器来切磋。
看似班长在批评,其实人家把事件的定性从吕淑颜闯祸的部分转移到了院长管理责任和外部环境复杂上。
这直接就是一种更高级别的回护,把大事化小,把对个人的追责转化为对普遍性问题的警示。
别看就这么一句话,往往是定性的问题,他不了解吕淑颜,但了解张黑子。至于院长管理问题,这尼玛等于就是罚酒三杯!
“班长批评得对,是我考虑不周,管理不严,我检讨。”张凡就坡下驴,他还没傻乎乎的好赖话听不出来的。
班长也是要讲政策的,并不是一言堂,他这么一说,定了性,别人也就不会再纠缠吕淑颜的问题了。
“认识到就好。”班长的语气缓和了一些,“电极辅料这个项目,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广阔,对我们边疆发展大有益处。鸟市高度重视,决不允许因为一些乱七八糟的干扰而影响项目推进,更不允许好的成果被无序竞争糟蹋了。”
他顿了顿“为了加强统筹协调,确保项目顺利、高效、规范地落地转化,经研究决定,在你们茶素医院,成立(边疆省新型医用材料(电极辅料)产业化项目协调办公室),级别暂定为副处级,由工信厅牵头,茶素市相关部门配合,派驻专人进驻办公,直接对省项目领导小组负责。”
张凡撇了撇嘴,有点不太乐意,他觉得这都是来分利润的!
班长似乎猜到了他的心思,补充道:“这个办公室的职能是服务、协调、监督,不是去干涉医院的正常科研和医疗秩序。
主要是帮你们对接政府资源、规范招商流程、防范商业风险、加快各项审批,让你们能更专注于技术本身。
人选方面,省里会统筹考虑。张凡同志,你这边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建议吗?要熟悉医院情况,懂点业务,原则性还要强的。”
这是问张凡意见吗?其实这就是告诉张凡,人都有了,你就别给老子叽叽歪歪了。
张凡有点不高兴,他恶作剧心思一起,半真半假地说:“班长,我觉得…白秘书就挺合适的!他熟悉上级精神,协调能力强,原则性肯定没话说!让他来当这个办公室主任,肯定能镇住场子!”
电话那头明显停顿了一下,甚至隐约传来一声类似被口水呛到的轻微咳嗽。班长估计差点被张凡这神来之笔给整破防了!让自己的秘书来兼一个驻医院的副处级办公室主任?这张凡可真敢想!这哪是推荐人选,简直是赤裸裸的就是骂娘!
“咳!胡说八道!”班长语气带着一丝哭笑不得的愠怒,“人选省里定了,不用你操心了!你把医院内部管好,配合好办公室的工作就是最大的贡献!”
那你还问我?张凡等对方挂了电话后才说了一句。
王红不知道啊,她瞪着眼珠子看着张凡,心里佩服的都尼玛泛滥了。
鸟市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被吕淑颜刺激了,这次效率极高。
第二天下午,由省工信厅一位副处长带队,成员包括省药监局、科技厅、招商局以及茶素市对应部门的精干人员,共计七八人的协调办公室就在茶素医院行政楼辟出的一间宽敞办公室里挂牌成立了。
手续简单,但阵容扎实,一看就是动了真格。
副处长到医院后,第一时间就来找张凡报道,话不多,就一句哈,张凡指哪打哪!都是人精,到哪个山唱哪个歌是明白的。
张凡没把他们当回事。
他是典型的技术官僚思维,觉得这种行政机构多是摆设,不产生直接价值,反而可能降低效率。
协调办公室成立后的第一周,看起来确实风平浪静,就是在熟悉情况、收集资料、建立流程。张凡也就没再多关注,他一天还忙呢,最近混完手术室,一般就去呼吸科。
老居都有点不乐意了,因为这是他的地盘,每次张凡来,都感觉好像是被入侵了一样。
周一,协调办公室给张凡了一份报告,张凡都没怎么看,就直接推送给鸟市了。
结果这个报告一下子如同在滚烫的油锅里跳进了一冰疙瘩!
克苏地区行署第一个反应过来。
“立刻成立工作专班!摸清这个辅料到底需要什么标准的棉花!给我们地区的棉纺企业下死命令,不惜代价进行技术改造,必须达到医用标准!同时,准备最详尽的招商引资方案,地皮、税收、政策,给我按最优惠的给!我们要让这个项目落在阿克苏!”
阿喀地区也不甘示弱。
“边疆产棉区有的,我们都有,而且我们还有口岸优势!未来产品出口中亚西亚更方便!”阿喀的领导亲自给协调办公室打电话,热情洋溢地介绍本地优势,邀请办公室和茶素医院尽快来喀什考察指导。
郭楞蒙古自治州、甚至包括阿昌、石头城等有优质棉产区的地区,都闻风而动!各种邀请考察、情况说明、优势对比的材料,雪片般飞向茶素医院这个新成立的、级别不高的协调办公室。
张凡的电话都打的如同要爆发的撸啊撸一样,热的发烫。
这是怎么了?
其实他不知道。
边疆卖棉花,价格看国际市场,但原料生产地,往往代表的就是被人捏鼻子捂嘴干。人家说一块就一块,说两块就两块,产地几乎没有反抗的能力。
但如果能有茶素的这个辅料基地呢?
这尼玛就是从农业的单一形态变成了工业了!
不光一个就业问题,而且最主要的是不再被人捏着鼻子。
而且,边疆的工业就是打馕,现在有了这个,能不激动吗。
说实话,这点东西,放在南方,绝对没有这么大的反应。
怎么能打动张黑子?
这是几个产棉区班长和副班长目前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