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一百九十四章 令人血脉偾张的视觉震撼 (第2/2页)
声音越来越轻,最后又睡着了。
手术进行了整整八个小时。吴浩在手术室外的走廊里来回踱步,手机不断收到基地的消息。陈磊说周院士留在实验室,帮他们优化了算法模型;李超发来了新的轨道磨损数据,比预期又降低了0.005%;张小蕾说老兵们自发组织了祈福活动,在宿舍楼下摆了圈沙枣枝。
当医生走出手术室,摘下口罩说“成功了”时,吴浩觉得双腿一软,差点坐在地上。
“打印的肝小叶存活了,各项指标都在回升。”赵院长擦着汗,“术中导航显示,血管吻合度达到98%,这在全球都是首例。”
汪良工冲进病房,吴浩则走到走廊尽头,给基地打了个电话。
“告诉大家,好消息。”他对着话筒说,声音有些哽咽,“手术成功了,我们的‘沙暴’,也会越来越强。”
挂了电话,吴浩望着窗外。天已经亮了,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明亮的光斑。他想起戈壁上的沙枣树,不管风沙多大,总能把根扎得很深,然后在春天开出细碎的白花。
回到基地时,实验楼前的空地上摆满了沙枣花。林宇他们正在公告栏前更新进度表,“距新型武器装备实验倒计时189天”的字样旁,画了颗红心。
“吴总,您看!”林宇举起一块超导材料样本,“加了铈元素后,临界温度又提升了0.8K!”
吴浩接过样本,在阳光下看着那片薄薄的钆钡铜氧薄片,忽然觉得它像一片凝固的阳光。他想起汪老爷子的话,想起那些在戈壁上栽树的人,想起实验室里彻夜不熄的灯光。
“走,”吴浩笑着说,“去给‘沙暴’做最后调试。”
戈壁的风依然在吹,但此刻听在耳里,却像是一首温柔的歌。那些在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那些在靶场上回荡的炮声,那些在病房里跳动的监护仪曲线,都在诉说着同一个故事——关于坚守,关于突破,关于把根扎在祖国大地上的人们。
吴浩抬头望向天空,阳光正好,照亮了基地的每一个角落。远处的旗杆上,鲜艳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像在为这片土地上的奋斗者们,骄傲地鼓掌。
术后第三天,吴浩接到汪良工的电话时,正在材料研究所看林宇做低温韧性测试。液氮罐蒸腾着白雾,林宇戴着防冻手套,将钆钡铜氧薄片放进零下 40度的恒温箱,动作比之前更稳了。
“小吴,老爷子能吃点流食了。”汪良工的声音带着笑意,背景里能听到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医生说打印的肝组织开始工作了,胆红素指标降了不少。他还念叨着要给林宇当‘试验品’,说等好利索了,去基地看看材料的低温性能。”
吴浩笑着回头,林宇正盯着监测屏,突然拍手道:“吴总!您看!加入铈元素后,韧性提升了 30%!”屏幕上的曲线在低温区间不再陡峭下坠,像被一双温柔的手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