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五百三十九章 生化机兽的发展&业力缠身的结果 (第1/2页)
在生化机兽诞生之初,也曾有无数种类和各式各样的改造方案,可在发现其作为战斗单位的价值,比不上作为坐骑单位的价值以后,玩家们对生化机兽的研究方向便发生改变。
在经过一连串的改良和优化,生化机兽的种类变得越来越少,改造方案也在不断地统合下被精简,最终只剩下九种类型和四种改造方案,共计二十七种型号。
为什么是二十七种型号,而不是三十六种型号,是因为每一种类型的生化机兽,能适配的改造方案都只有三种。
以飞龙类型的生化机兽为例,虽然其力量和体魄足以承载重装防御类型的改造,可其飞行速度与灵活性等方面却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各方表现都比不上力量强化、速度强化和均衡强化类型的改造方案,进而被玩家们所淘汰。
飞龙类型的生化机兽如此,巨鹰和狮鹫类型的生化机兽亦然。
同样的道理,战象、巨蜥(地龙)和蛮牛类型的生化机兽,也缺少速度强化类型的改造方案。
至于战马、巨狼和虎豹类型的生化机兽,则少了均衡强化方面的改造方案。
是的,没错!力量强化方案才是九种类型的生化机兽,所能承载的通用改造方案,而非一般人直觉反应的均衡强化方案。
会有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战马、巨狼和虎豹类型的生化机兽,即没有飞行能力,也没有体型方面的优势,均衡强化只会使其变得平庸,没有突出的优势点。
在面对各方面表现都不如它们的存在,可以轻松吊打碾压,可一旦遭遇某方面强于它们的存在,就有可能发生无法处理,甚至被强行压制的情况。
不过,生化机兽虽然有这么多种类型和改造方案,但整体评价最高的,还是均衡强化的飞龙和巨蜥,重装强化的战象和巨狼,力量强化的狮鹫和蛮牛,以及速度强化的巨鹰和虎豹。
至于战马的部分,三种改造方案的评价都差不多,总体评价更在其它八种类型的生化机兽之上,可要以单一评价的部分来说,却又比不过上述所提到的八种型号。
说实话,在生化机兽刚出现的时候,主大陆西境的原住民NPC势力其实并不怎么放在心上。
因为一开始的生化机兽,战斗能力不怎么样就算了,制造成本也挺贵的,既不能做为主要战力,又不适合充当炮灰,十分地鸡肋。
可当玩家们意识到生化机兽更适合充当坐骑,并改变其研究方向,从而定型甚至开始量产,情况顿时发生改变。
虽然说,各大原住民NPC势力都有自己的牧场,各类坐骑也都有稳定的产出,包含高层次高品级的坐骑也是如此。
但是,这并不代表原住民NPC势力不缺高层次高品级的坐骑。
事实上,这玩意儿不仅玩家缺,原住民NPC也缺。
不是什么人都是阿尔托莉雅,随手就能拉出一批高层次高品级的坐骑,一座牧场平均几年的时间,能产出这么几匹高层次高品级的坐骑,就算十分不错了。
这些玩家完全没有料想到,他们竟会因为他们在主大陆西境的野外地区建立领地而落入原住民NPC势力的视野,更没有想到他们会因为生化机兽的成功研发而被原住民NPC势力给盯上,视为他们的囊中之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