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看不见的凶手 (第1/2页)
作案手法的揭示,如同在密不透风的墙上凿开了一个洞。调查方向立刻从“谁在案发时间进入了走廊”转变为“谁在案发之前有机会进入一号贵宾室并进行布置”。
警方开始全力排查在慈善晚宴开始前,所有接触过一号贵宾室的人员。
酒店管理方提供的记录显示,一号贵宾室是专门为李泽坤预留的,在晚宴开始前两小时(晚上七点)才完成最后的清扫和布置。之后,理论上只有酒店指定的服务人员和李泽坤本人及其保镖有权进入。
排查酒店负责布置和服务的相关人员,他们都有明确的工作记录和同事相互证明,似乎没有作案时间。而且,这些人大多背景简单,与李泽坤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难道凶手是李泽坤自己身边的人?保镖?或者是……能够指使酒店内部人员的人?
秦放将目光投向了李泽坤的随行人员和他的商业伙伴。
李泽坤的保镖经过反复询问和背景调查,嫌疑被进一步降低。他跟随李泽坤多年,忠心耿耿,没有动机,而且案发时他确实守在门口,不具备触发遥控装置的条件(除非装置是定时或声音触发)。
那么,焦点就落在了那些参加晚宴的、与李泽坤有密切关系的宾客身上。谁有能力、有机会提前布置?
调查发现,在晚宴正式开始前,确实有几位宾客以“提前查看场地”、“与李总先碰个头”等理由,曾经短暂进入过宴会厅区域。这些人包括:
星耀科技的副总裁——张晟。他是李泽坤的大学同学,公司元老,但近年来传闻与李泽坤在公司发展战略上存在分歧。
“创鑫资本”的负责人——王漫妮。一位精明干练的女投资人,星耀科技的重要股东之一,与李泽坤关系微妙,既有合作也有竞争。
李泽坤的私人法律顾问——赵铭。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一丝不苟的中年男人,负责处理李泽坤的个人和公司法律事务,深得信任。
这三个人,都有动机(商业利益、权力斗争),也都有可能在晚宴前以合理借口接近一号贵宾室。
秦放分别对三人进行了初步询问。
张晟表现得悲痛而愤怒,声称李泽坤是他的挚友和伙伴,绝不可能做出这种事,并强烈要求警方尽快抓住真凶。他承认晚宴前去找过李泽坤,但只是在宴会厅聊了几句,并未进入贵宾室。
王漫妮则显得冷静许多,她承认与李泽坤存在商业上的博弈,但强调这是正常的资本运作,远未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她表示自己提前到场是为了确认拍卖品,同样否认进入过贵宾室。
赵铭律师则是一贯的严谨和克制,对答滴水不漏。他表示晚宴前曾与李泽坤通过电话,确认一些法律文件细节,但本人并未提前到场。
三人的说辞都无法直接证实他们有作案机会。
案件再次陷入僵局。即使知道了手法,找不到那个“布置者”,一切都是空谈。
秦放感到一阵烦躁。他走到宴会厅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城市的璀璨夜景。凶手指引就在这群光鲜亮丽的人中间,带着伪善的面具,嘲笑着警方的无能。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技术队打来的。
“秦队,有重大发现!我们对那个高压气体触发装置的残留物进行了更精细的分析,发现其内部有一个微型的、需要特定射频信号激活的接收模块!而且,这个模块的编码方式非常独特,有点像……某种定制化的安保或者遥控设备的信号协议!”
定制化的遥控设备?安保协议?
秦放脑中灵光一闪!他猛地想起一个人——李泽坤的那个贴身保镖!他负责李泽坤的安保,身上肯定会携带一些专业的、甚至是定制化的通讯和安保设备!
难道是他?!可是他的不在场证明……
不,不对。保镖一直守在门口,如果他使用遥控器,动作太明显,风险太大。而且他缺乏动机。
但是,如果遥控器不在他手里,而是在……另一个可以远程触发、并且信号能够穿透酒店屏蔽(可能使用了特殊频段)的人手里呢?
谁最有可能拥有与李泽坤保镖同类型、或者能兼容其安保系统的遥控设备?
一个名字瞬间蹦入秦放的脑海——赵铭律师!
作为李泽坤的私人法律顾问,赵铭经常需要处理高度机密的事务,他完全有可能为了“安全”起见,让自己的一些设备与李泽坤的安保系统兼容,或者干脆就拥有类似的设备!而且,他以法律顾问的身份,提前接触甚至参与调试李泽坤的安保安排,也合情合理!
他有动机吗?李泽坤的死,他能获得什么好处?
秦放立刻下令:“重点调查赵铭!查他的背景、财务状况、以及与李泽坤之间是否存在我们不知道的矛盾或利益输送!同时,申请搜查令,搜查他的办公室和住所,寻找与现场发现的射频信号协议相匹配的遥控设备!”
调查重点,瞬间聚焦到了这位看起来最不可能、最冷静理智的律师身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