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画作的隐喻 (第2/2页)
在极度的惊恐中,墨言下意识地后退,后脑勺不小心撞在了画架坚硬的木质边框上!就是这轻微的一撞,在精神高度紧张和致幻剂的共同作用下,引发了致命的神经源性休克或心律失常,导致他瞬间死亡。
他倒下的瞬间,眼中最后看到的恐怖幻象,被他濒死的潜意识投射到了画布上,凝固成了白小芸肖像那充满恐惧的眼神。
之后,林晚从隐藏空间出来,冷静地处理掉吹针等直接证据,然后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钓鱼线,从窗外完成了密室的伪造。她故意在隐藏空间留下了一些深蓝色海绵的纤维(她用来擦拭和保存针具的),试图误导警方(如果被发现的话),将调查引向与“绘画材料”相关的方向。
一切都计划得天衣无缝。她利用墨言对“恐惧”艺术的追求,反过来用“恐惧”杀死了他。
“那幅画……”秦放看着眼前这个因为扭曲的恨意而变得可怕的女孩,“画中白小芸的眼神……”
“那是他活该!”林晚尖声打断,“那是他罪有应得!他偷走了我的灵感,偷走了我的名字,最后连他的死亡,都要用我为他制造的恐惧来完成他的‘杰作’!这幅《沉默的证人》,就是他剽窃生涯最完美的**!它见证了他的虚伪,也见证了我的……复仇!”
审讯室里一片寂静。只有林晚粗重的喘息声。
一个原本富有才华的年轻女孩,因为导师的剥削、欺骗和压迫,内心的艺术理想被扭曲成了疯狂的杀意。她用一种近乎“艺术”的方式,完成了她的报复。
案件终于真相大白。动机是长期被压抑的才华得不到认可、被剥削利用后产生的极端怨恨。
秦放让人将林晚带下去。她临走前,回头看了一眼秦放,眼神复杂,有解脱,有空虚,也有一丝残留的、对艺术的偏执。
“那幅画……才是真正的‘沉默的证人’。”她低声说,然后被警员带离。
秦放回到办公室,心情沉重。这起案件没有血腥,却充满了精神上的残酷碾压。艺术的光辉之下,也可能隐藏着如此阴暗的人性。
他打电话给秦晓晓,告知了她案件的结果。
电话那头,秦晓晓沉默了片刻,说道:“她感知到的‘背后的冰冷’和‘扭曲的脸孔’,原来是物理和精神的双重攻击。仇恨,真的能让人变成魔鬼。”
“是啊。”秦放叹了口气,“下一个案子,不知道又会揭开怎样的人心。”
窗外,秋雨依旧下个不停,仿佛在冲刷着这座城市里不断滋生的罪孽与悲伤。《沉默的证人之画》案告破,但秦放和秦晓晓知道,他们的工作,还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