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师长蛔虫李云龙 (第1/2页)
谈起抗日战争。
再想想抗战初期最为惨烈的淞沪会战。
李言不禁在心中吐槽蒋校长,你丫的能不能安心当个后勤队长,不要一会一个想法,到处秀操作。
上海本就守不住,而且还靠海。
真以为全球第三海军是吃干饭的?
鬼子海军的舰炮与海军航空兵基本能覆盖上海,连人家陆军都打不过,更别说海陆空联合作战。
难道国军非得在上海与日寇决战一场?
导致部队损失惨重,伤亡30万人。
你拿出这份数据,欧美列强便能对你另眼相待?然后给贷款、给援助、给武器帮你对抗日寇?
依李言看来,上海当然要守。
但不能为了体现抗日决心争取国际舆论支持与列强调停而傻乎乎的死守,再怎么也要往后退一退。
你在人家海军舰炮和海军航空兵的覆盖范围内跟人家的陆军死磕,你的伤亡能不大吗?
火力上日寇的舰炮能覆盖主要陆地战场,一发大口径炮弹落下来,方圆百米生机全无。
天空中日寇的海军航空兵掌握制空权,其飞机不止能轰炸国军的阵地、后勤线、指挥所,同时还能侦察国军的调动部署,为炮兵和步兵提供军事情报。
稍微往后退一退,在国军精锐尚存的情况下,鬼子陆军一旦失去海军支援,无疑要好对付的多。
其实自东三省沦陷后。
南京国民政府不是傻子,早已料到华夏与日寇必有一场战争,长江三角地区与首都南京将首当其冲。
上海、南京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无险可守,极为利于日寇陆军向前推进,这种地形下华夏必须建造一条坚固的陆地防线,用于弥补地利上的不足。
为此国民政府不惜耗费海量资金,修建了两条碉堡要塞防线,也就是吴福线与锡澄线。
吴福线北起福山,南至苏州,整条要塞防线全长四十公里,是保卫南京的第一道核心防线。
锡澄线北起江阴要塞,南至无锡,整条要塞防线全长三十公里,属于第二防线,可封锁长江航道。
这两条防线被国际社会称为东方马奇诺防线,表示坚不可摧,华夏的马奇诺防线与法兰西的马奇诺防线命运相同,根本没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淞沪会战结束后,国民政府聘请德意志专家设计,消耗重金修建的东方马奇诺防线暴露四大问题。
一是淞沪会战后期华夏军队历经惨烈战斗,伤亡巨大,国军从上海前线向吴福防线撤退时秩序混乱,指挥失调,变成溃退,部队无法在预设阵地有效布防。
二是防线存在管理问题,许多碉堡的钥匙由当地保长保管,撤退的部队到达目的地找不着保长,拿不到钥匙,无法打开工事大门,导致工事废弃。
三是日寇并未正面强攻整条防线,而是利用机动优势,在防线薄弱处实施迂回包抄,从侧后登陆,迫使华夏军队不断放弃各片阵地,防止被鬼子包围。
四是两条防线的工事质量参差不齐,修建经费被大量贪污,很多工事的质量没有达到设计标准。
即便吴福防线和锡澄防线质量一般,倘若国府稍微给点力,管理妥当一些,安排充分一些,依托这两条防线跟日寇进行陆地对决,不要死守上海,小鬼子必会面临更大伤亡,绝不可能在华中战场横冲直撞。
在此情况下,南京将有更多的准备时间,不至于后面连反应时间都没有,直接被鬼子四面包围。
“华中?华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