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荣耀失格 > 第95章 算计

第95章 算计

  第95章 算计 (第1/2页)
  
  话说同一年的光阴,从巴黎那座旧市政大厅的穹顶一路跨回东半球,落在北京时,形态就完全不同了。
  
  这一年里,姜家叔侄也被秦湛予重重敲了一闷棍,不至于锒铛入狱,却是真正出了这一辈子都忘不掉的一场大血。
  
  起点其实很安静。
  
  年初,江渚那边关于“重点地区境外资本往来专项梳理”的工作被悄悄提上日程。
  
  文件发得不急不缓,只是把几条沿海城市列在一行,又用一行小小的括号补了一句:“重点关注能源装备出口、文旅投资和新兴文化企业资金链条”。
  
  奇正集团正踩在“能源装备+对外投资”的交叉点上,腾曜文化则完美对上了“新兴文化企业”四个字。
  
  秦湛予没有亲手去翻任何一份奇正的账。
  
  他只是在会上一笔带过:“这几家做出口和文旅的,涉及外汇额度多,跑一遍对账,顺带看看有没有异常资金往来。”
  
  于是,后面的人按流程走。
  
  专项工作组先从银行下手,调了几家重点金融机构过去三年的大额跨境结算记录。
  
  数据扔进系统,先跑了一遍模式识别,再由人工查那些被标红的交易。
  
  “奇正集团第三海外项目公司”的名字,很自然地浮到了前排。
  
  一串串数字在表格里铺开,时间、金额、对手方、用途备注都有。
  
  问题不在数字本身,而在它们之间的节奏:
  
  该付息的时间节点上,奇正的对外投资账户突然被一笔金额相近、来源模糊的资金“救”了一次;而在那笔资金流入前不久,某家注册在东南亚的“文化娱乐集团”刚刚从奇正那边收了一笔“技术服务费”。
  
  钱绕了一圈,又回来了。
  
  表面上,账上干干净净地写着“合作”“咨询”“推广”。
  
  可把时点、金额、对手方和汇率波动叠在一起看,就能看出某种极其不体面的默契:该输血的时候一滴不差,该隐身的时候一句不提。
  
  工作组按规矩发了第一轮“风险提示函”,语气客气,落款规范,只说“请贵公司对以下资金往来予以说明,并补充相关底层合同”。
  
  奇正集团的风控部显然没对上这个节奏。
  
  第一封回复来得很不专业:几份翻得发白的旧合同被匆匆扫描上来,连签字页都不全;对“合作内容”的解释寥寥数句,词汇空洞得像是临时凑的说辞。
  
  这一回,真正警觉的不是地方,而是上面。
  
  江渚的材料顺着系统,报到了京里一个不起眼的协调小组邮箱里。
  
  那是专门看“跨境资金隐性风险”的窗口,文件标题上挂着一串代码,末尾只多了四个字:“建议关注”。
  
  秦湛予当时在另一个会。
  
  散会后,他回到办公室,电脑屏幕右下角亮着那封邮件。
  
  他点开,看完一遍,再把附件里那张资金流向图放大,视线一路顺着那条从奇正账户出境、再绕道“文化娱乐集团”、最后落回腾曜文化周转账户的线看过去。
  
  对他而言,这张图并不陌生。
  
  只是现在,它换了正式的抬头、完整的编号和可以进档的格式。
  
  秦湛予按照流程,在系统里勾选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选项——“建议升级为联合审查”,然后把最终意见写得极其平淡:
  
  “跨境资金流向较复杂,存在合规风险。建议会同金融监管、商务、税务等部门开展联合审查,厘清资金性质。”
  
  没有情绪,没有修辞。
  
  但这一勾,等于把奇正与腾曜正式拉上了台面。
  
  联合审查一旦启动,节奏就不再由企业自己掌控。
  
  银行那边先行收紧授信,几条尚未签字生效的贷款合同被按下,已批未用的授信额度被重新评估,奇正集团的财务总监在一个星期内飞了三趟总行,拿到的答复却始终是“等等上面的意见”。
  
  “上面”并没有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文件。
  
  只是相关部门陆续下发了几份看似例行的通知:加强出口信用保险审核,提高涉及高风险国家地区的投资备案标准,梳理近三年对外文旅项目真实性。
  
  每一份都不是只针对姜家。
  
  但三份叠在一起,几乎把奇正那几条最倚仗的通路堵了个严实。
  
  境外那边也不太平。
  
  “蓝冠国际会所”所在的国家,恰好今年接受了一轮国际组织的反洗钱评估。
  
  外方监管出于自保,把几家与博彩、跨境支付关联紧密的公司拉进了重点名单,冻结了部分账户,要求补充资金来源证明。
  
  奇正旗下那家“文化合作公司”,名义上不在赌场牌照之列,却在几份文件里被划在同一簇。
  
  资产冻结通知书发过来的那天,姜骐正在国内一个能源论坛的闭门晚宴上。
  
  手机被助理递到他手里,他只扫了一眼,脸色就沉了。
  
  那封英文邮件写得很客气,却冷冰冰地通知:贵公司之账户因配合相关调查,部分交易功能将暂时受限,直至贵方按照要求提交证明文件。
  
  “暂时受限”四个字,落在资金链已经绷紧的企业身上,就等于在脖子上套了一根细绳。
  
  奇正正在谈的一个大型海外项目,尾款尚未到位,前一阶段的供应商款项已陆续支付,账上早已透支着未来预期。
  
  这一冻结,境外那头再也无法如期回流资金,国内银行看着“境外资产受限”的字眼,更不可能继续对赌。
  
  风向就是这么一点一点变的。
  
  比起奇正,腾曜文化根本经不起这样的风吹草动。
  
  它本身就是披着“影视+音乐+元宇宙”的光鲜外壳,靠讲故事和包装明星撑起来的壳公司。
  
  这两年,为了打造“新生代商业版图”,姜佑丞从奇正那边抽了不少水,把一笔笔过桥资金灌进各类项目:综艺 IP、偶像团体、短剧平台、线下体验店。
  
  看上去热闹非凡,实则现金流一直悬在半空。
  
  联合审查启动后,第一波受影响的是它。
  
  银行以“关联集团资金流向待厘清”为由,暂停了腾曜一条关键授信。那条授信原本是用来支付春节档之后几部剧的尾款和宣传费用。
  
  没了这笔钱,后面的排片、发稿、通告全部被连锁拖延。
  
  几家合作的艺人工作室嗅到了不对劲。
  
  一些本就对腾曜心存芥蒂的经纪人,顺势开始往外放风:“资金有点紧”“结算不太顺畅”“账期一拖再拖”。
  
  娱乐圈本就不缺流言。
  
  加上早前几起艺人税务风波还未完全平息,舆论对“资本联合运作”的敏感度极高。
  
  没几天,财经媒体就有人写了篇看似中立的分析稿,标题里点名了几个典型案例,腾曜文化赫然在列,被拿来作为“高杠杆文化投融资”的样本。
  
  文章并没有实锤什么违法。
  
  只是把公开资料里腾曜的股权结构、项目名单、资金往来一页页摊开,配上几句“业内人士指出风险不容忽视”。
  
  对谨慎的广告主而言,这已经足够。
  
  几家大品牌很快以“策略调整”为由,冻结了原本给腾曜投放的预算;一档本要合作的综艺临近开机,出品方临时把“主要资本方”那栏悄悄换成了另一个名字。
  
  水一退,谁在裸泳,立刻清楚。
  
  腾曜内部乱成一团。
  
  财务每天在现金流表和银行对账单之间打转,试图从各个子项目里抽回一点钱止血;法务被迫对一摞摞合同进行紧急重谈,试着把违约责任压到最低;公关部门连夜出声明,强调公司“运营正常”“合作顺利”。
  
  但资本市场向来只信一条线:
  
  奇正的债券在二级市场上被悄悄打折,几家机构减持,价格跌破某条心理防线;腾曜的估值在未上市股权交易平台上被人压价,有人甚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再等等,再等等,看是不是能捡到个烫手山芋。”
  
  姜家内部随即开了几场密会。
  
  姜老爷子年纪大了,听汇报的时候脸色一会儿青一会儿白。
  
  姜骐站在桌边,嘴里说着“市场情绪”“短期波动”“可以扛”,额角却不可避免地绷着青筋。
  
  他不是没想到过奇正的账有一天会被翻。
  
  但他以为自己有时间,至少还能多两三年,把一部分不体面的部分慢慢拆干净,再找机会把责任转移掉。
  
  而不是在一年之内,被人从境外和境内两头同时拎住脖子。
  
  更让人难堪的是——
  
  这场危机,并没有爆出什么真正“违法犯罪”的大案。联合审查组极其克制,没有把任何一条资金流向直接定性为“洗钱”“非法集资”。
  
  他们只是按规定,把所有不合规之处一一列出,要求限期整改,补缴税费,调整结构,停止与高风险对手方的合作。
  
  但配套而来的,是一整套“监管措施”:奇正集团若要继续享受任何出口退税、境外投资便利和政策性融资,必须先完成整改并接受持续监督;姜骐个人则因为“在重大合规问题发生期间担任主要负责人”,被有关部门约谈、被记入内部风险名单,短期内不得再担任国企、金融机构等任何敏感岗位的董事监事。
  
  纸面上,这只是“责任追究”里最轻的一档。
  
  可对一个靠“身份”和“牌面”吃饭的家族而言,这样的处置已经足够致命。
  
  姜骐不得不从奇正集团的董事总经理位置上退下来,保留了一个好听却无实权的顾问头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