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未明 (第2/2页)
这样的距离,干净得体,却让人心疼。
顾朝暄垂下眼,瓷勺在碗中轻轻搅动。
豆汁儿的香气混着焦圈的热味,在空气里慢慢升腾。
有种说不出的沉。
她忽然有点想笑,又有点想哭。
这一夜,两个男人都没睡。
一个在她梦里,一寸一寸地逼近;
一个在院外的夜风里,把烟抽到了尽头。
她放下勺子,轻声道:“我知道了,李婶。”
语气温和,却带着一点力竭的平静。
李婶看着她那双眼,叹了口气,不再多说,只去收拾餐具。
……
她最终没有拨那个电话。
她按时出门。
因为临时任务,门岗给她批了日通行证,白底黑字,姓名与证件号都在。
她在前台登记,接过访客牌。
走廊很静,空调的风吹在脚踝处,带着会场常见的那种“标准化凉意”。
十点整,她敲门。
“进。”
楚悦站在窗边,袖口挽到手臂中段,指着投影上的会议流程让同事对表。
她回头时,神情自然,像把电话里那点紧绷在转身的一秒就收拾干净了。
“来了?”
顾朝暄点点头,说早上好。
两个人寒暄几句,顾朝暄随之就开启了工作模式。
她抽出术语库。
是更新到昨天晚上的版本,能源转型、碳边境调节、产业补贴、实验室合作、访问学者互认……每个词条后面都标了使用场景与备选译法,右页留白处用铅笔写着“若对方先用A,保持A;若对方先用B,保持B”,简洁而专业。
她看得很快,偶尔在边缘添几个小记号:同根词、易混义、语域高低。
英语之外,夹着两页法语与一页德语的补丁,她眉头微挑,顺手把三处性数配合的小错圈了出来。
“看到了?”楚悦把水杯放到她手边,“谢谢,确实漏了。”
顾朝暄“嗯”一声,继续往后翻。
纸张在指腹下轻轻刷过,像把思绪磨得更细。
她不刻意想昨晚,不刻意想清晨那几句。
她的方式是把眼前的线条全归整到位:数字、名词、顺序和逻辑,一样不少,一样不多。
十一点,办公室里通知:下午两点去国图国际厅踩点,三点半做一次全流程演练,包括安检、同传间测试、席卡校对与动线预演。
她点头,合上资料,把已改的标注发回团队云端。
短信轻轻震了一下。
她不看,也知道是谁。
楚悦在对面,余光落在那一闪。
她没有开口问,只低头在备忘清单上添了一行:音响备机×1、麦头备用×2、同传间空调检查。
手指顿了顿,把手机屏幕划开——
十一:【她如果去上班,给我发个信息。】
早晨八点半发的。
楚悦在会议例会间隙扫到,简短、没有解释,末尾也没有标点之外的任何情绪。
她没立刻回,等看见顾朝暄出现在门口,才打了两个字。
来了。
她知道他们在闹别扭。
十一这样的人极少和谁用请求的语气谈一件小事;他向来是把人、事、变量全部装进一个能控的框里,给出“最优路径”,别人照做即可。
能让他退半步,说明那半步已经逼近他的边界。
楚悦想了想,把手机扣回案头。
她不打算插手。
高翻院的工作有一套冷静的“非介入”原则。
在场,但不评判;协助,但不卷入。
对人亦然。
她抬眼,看见顾朝暄正在把术语库最后的附表一页页压平,指甲修得很短,指节下隐着那种训练过的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