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人才”辈出的石山派 (第2/2页)
怎么看上去个个都像是“进狱系人才”。
难怪石山仙翁每次提起自己的弟子,总是用孽徒、小畜生之类的词汇。
换做是谁,摊上这么一群极品恐怕心情都不会太美丽。
“那个……师父,刚才这几个人都是我的师兄师姐吗?”杜永小心翼翼的询问道。
“除了那几个孽畜还能有谁?走,跟为师先回山门找他们算账,这苏州城等日后再逛也来得及。”
说罢,石山仙翁便拉着杜永施展轻功朝城外飞奔。
至于行李,则吩咐船家先送到马车行,再由马车行负责运至石山派的驻地。
在苏州地界,还没人敢动石山派的东西,所以根本不需要担心丢失的问题。
就这样,凭借石山仙翁深厚的内功,两人没过多久便来到了城北的群山脚下。
这里距离大名鼎鼎的太湖非常近,周围不仅有繁茂的树木和各种奇形怪状的大块岩石,而且还有河流和一个小型的湖泊,属于名副其实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整条山脉南北走向绵延十多里,宽度也有三四里。
隔着老远就能看到一块巨大的石碑屹立在山路的入口。
上边用醒目的隶书刻着三个大字——石山派,下边还有一行小字——闲人免进。
毫无疑问,这一整条山脉如此巨大的范围都是石山派的地盘,受到官府跟法律承认的那种。
这一点与牛耳山聚义寨那种占山为王的性质截然不同。
在山脚下还有大片开垦出来的水田,有农民赶着牛在泥泞的田埂间辛勤劳作。
这些田地大概率也是属于石山派的财产。
或者说,整个山脉周边包括村庄小镇在内,实际上都在石山派这个小小国中之国的统治范围。
官府甚至连前来收税的资格都没有。
是的,这就是一个有武学宗师坐镇的顶级门派所能拥有的特权。
在杜永的视角中,大宋朝境内的各大江湖门派已经跟历史上两晋南北朝时期军阀化的世家门阀如出一辙。
只不过他们垄断的并不是土地、人口和知识,而是更加恐怖的武力。
沿着崎岖的山路和台阶继续进发,没过多久便在一处山峰之上出现了大片的建筑。
包括木头搭建的凉亭,砖瓦堆砌的屋子和小院,以及用假山怪石围起来的池子。
池子的另外一边则连接着几条天然的山泉。
一名守在山门附近的青年在看到石山仙翁后,立马快步迎上来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师父,您老人家可算是回来了!”
“老夫要是再不回来,那些孽徒怕不是要上天!我临走的时候不是叮嘱过你,一定要看管好绝不能让他们下山的吗?”
石山仙翁指着对方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
中途好几次抡起巴掌想要打人,但最终还是没忍心下手。
青年一脸无奈的解释道:“师父,您又不是不知道师弟师妹们的武功,光靠我一个人哪拦得住啊。而且您月钱给的又那么多,他们有钱了当然会想要去苏州城玩上一玩。对了,这位应该就是您新收入门墙的小师弟吧?”
“见过师兄。”
杜永十分礼貌的拱手施礼。
通过眼前这对师徒的谈话,他已经基本可以确认自己这位师父属于对外蛮横、霸道、护短,对内心软骄纵,根本狠不下心来惩戒徒弟们,所以弟子们自然也就有恃无恐。
不过他倒是并不讨厌这种打打闹闹欢喜冤家的氛围。
起码比那种规矩森严连顶嘴都不允许的门派强百倍。
看看平静淡然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的杜永,再想想之前那几个频繁进出青楼、酒馆、赌场的劣徒,石山仙翁不由得叹了口气。
“唉——造孽啊。翠书,先带着你小师弟熟悉一下环境,我今天非要给这几个小畜生一点教训。”
只见他随手从旁边的大树上折下一根枝干拎在手里,怒气冲冲朝前方的庭院走去。
没过一会儿功夫,庭院的屋子里就传出一阵鬼狐狼嚎的惨叫。
“啊啊啊啊啊!!!!!!!”
“师父!别打!别打了!”
“我知道错了!再也不敢了!”
“再打下去要死人啦!”
“知道错了?再也不敢了?你这两句话说过多少次自己记得不?有改过哪怕一次吗?”
“师兄!大师兄!快来救命啊!”
“今天就算叫破喉咙都没用!让你喝酒!让你逛青楼!老夫非要把你屁股抽烂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