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城西 (第1/2页)
向县城医馆的郎中归还了借来的医书,杜永便离开最繁华热闹的主干街,穿过那些阴暗狭窄的小巷来到城西。
与大多数穷苦人聚集的地方一样,这里的卫生状况相当糟糕。
尤其是那条用来倾倒污水的沟渠,散发着刺鼻的恶臭。
墙根底下还能看到有人“放水”留下的淡黄色痕迹。
许多区域杂草丛生,压根就没人清理,老旧的墙壁和建筑更是在潮湿气候影响下长满了绿色霉斑与青苔。
如果不是远处还能看到城墙,杜永都会认为这里是某个荒山野岭中废弃的村落。
可就是这样一片不大的地方,却是整个县城内人口最密集的区域,足足挤进了超过半数的底层平民。
一眼望去到处都是紧张忙碌的大人身影,以及看上去有些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四处乱跑的孩子。
因为城内绝大部分最有价值的土地,基本都被有钱有势的乡绅大户和商人占据着。
以杜家为例,光是府邸内的院子就有四个,一个主院三个偏院,占地面积高达二十多亩。
主院更是栽种了不少观赏性的树木和花卉,甚至有一座小号的假山凉亭。
就这还没算那些商铺、酒楼和作坊。
毕竟在古代,城市不光意味着人口、市场和财富,同样还意味着有城墙跟军队的保护。
不用担心几代人积累的家产,突然在一夜之间就被土匪强盗上门洗劫一空,搞不好连全家老少的性命都要赔进去。
所以富人往往非常喜欢在城内置办各种产业,导致原本就十分有限的土地与房产价格居高不下。
平民的生活空间不断被挤压,最终会形成大量人口聚集在一小块区域居住的状况。
换言之,这就相当于古代版的贫民窟。
同样也是帮派、地痞流氓和三教九流江湖人士经常出没的地方。
作为一个穿着锦衣、头戴银冠的少年郎,杜永在城西无疑是相当扎眼的。
因为这里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基本都穿着打补丁的麻布或粗布衣服。
所以从踏进来的刹那,他就被好几个人盯上了。
可不知道为什么,对方就只是单纯的跟在屁股后头。
既没有靠近偷窃,也没有尝试着通过敲诈勒索、威胁恐吓来获取财物。
杜永觉得大概率是本地帮派的“眼线”。
不过这几个人脚步轻浮,一看就知道没有练过武功,压根算不上是什么威胁。
“孩子,赶紧回家去吧,这里可不是你应该来的地方。”
一位在路边卖包子的中年妇人忍不住好心提醒了一句。
“哦,为什么?难道西城的治安很差吗?”
杜永在对方的摊位前停下脚步,饶有兴致打量着那些摆放在竹笼内的包子。
与大多数人印象中雪白绵软的面皮不同,这些包子的卖相看上去非常粗糙且呈现出黄褐色。
初步推断应该是工艺不过关,没能在研磨过程中将麦子的麦麸剔除掉导致的。
要知道在现代社会中看到的白色面粉,实际上是剔除了包括麦麸在内的大量杂质的结果。
当然,也有可能是故意不剔除掉。
毕竟麦麸也是粮食,虽然味道和口感都不太好,但能提供营养填饱肚子。
对于这个时代的底层平民而言,能不挨饿就已经是件相当幸运的事情了。
至于口感和味道,压根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看着眼前这位衣着华丽、唇红齿白的富家少爷在自己的摊位前驻足,妇人不由得叹了口气:“唉——对于我们这样的穷人来说当然算不上差,可对于你就不同了。”
“要知道光是你头上戴着的束发银冠,就抵得上这里大部分人家一年不吃不喝收入的总和,难保不会有谁起歹心谋财害命。”
“届时要是官府追查怪罪下来,不知道有多少家要跟着一起倒霉,我这个小生意恐怕也没办法做下去了。”
“您认得跟在我身后的那几个人?”
杜永用不是很确定的语气问了一句。
“认得,当然认得。他们都是洪爷的手下。”
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妇人刻意将声音压得很低,就好像怕被别人听到一样。
“洪爷是谁?”
杜永不动声色的继续追问,并且随手掏出一小块碎银子放在摊位上,紧跟着拿起一个包子放在嘴里咬了一口。
跟预料中的差不多,这种含有大量麦麸的面,无论是味道还是口感都一点也不好,甚至还有一股子微微的酸苦味。
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馅居然不是素的,而是豆腐、豆芽、韭菜和煮烂的猪肉皮混合在一起,吃起来非常的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