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2章 金钱的味道 (第1/2页)
手机屏幕上,景秀壹号样板间的图片一张张滑过。
南舟的指尖微凉。
图片拍得极具诱惑力。
巨大的水晶吊灯从挑高客厅垂下,折射出炫目的光;意大利进口的卡拉拉金大理石地面光可鉴人,倒映着窗外隐约的公园绿意;丝绒沙发、金属边几、抽象艺术画……每一处细节都在竭力呼喊着一个词:奢华。
然而,在这昂贵的奢华背后,南舟作为一名资深设计师的专业嗅觉,却敏锐地捕捉到一丝不协调。那些过度繁复的石膏线脚,那些堆砌在一起的、风格略显冲突的家具,那些为了显“贵”而刻意为之的金属包边……透着一股急于自证、却又缺乏真正底蕴的“浮夸”味道。
这气味,她熟悉,是金钱的味道,但更像是……new money急于沉淀、却不得其法的焦躁。
“都2024年了,”南舟放下手机,看向眼波沉沉的易启航,声音里带着一丝质疑,“真的有业主会为这样的‘风格’买单吗?这审美……”
易启航嘴角勾起一抹洞悉世事的弧度,仿佛早已料到她的反应。“南舟,你还是太‘设计师’思维了。”
他语气平淡,却字字敲在南舟的心上,“你以为他们买的是什么?是这屋子的装修?不。”
他抬手指了指窗外靓马河对岸那片郁郁葱葱的方向:“他们买的是昭阳公园的地段,是这片土地背后象征的圈层和资源。装修?不喜欢可以砸掉重来。但地段,是永恒的。房地产房地产,地是排在房的前面。”
他顿了顿,抛出了一个南舟并不陌生的论调:“现在楼市的供需逻辑早就变了。但你要知道,全国总有那10%的城市,10%的区域,以及10%的项目,是硬通货,是资金避险的池子。”
这就是著名的“三个10%”理论,当代一位知名的,游走于开发商之间的某个经济学家鼓吹的。
南舟沉默。
她当然知道,这套理论在过去几年被地产营销界奉为圭臬,成了无数项目抬高身价的背书。
可当这套理论从一个即将被推广的、品相存疑的项目口中说出时,她只觉得讽刺,心里泛起一阵微凉的后悔。
“我有点……后悔接你这个差事了。”她低声说,像是对自己,也像是对易启航。
易启航闻言,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轻笑一声,那笑声里带着点残忍的现实意味。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锁住她,一字一句,如同冰冷的石子投入南舟心湖:
“你不接我的案子,拿什么钱付我妹的合同?”
“你不接我的案子,刚刚这顿让你肉痛的‘学费’投入,可就全沉没了。”
“你不接我的案子,以后那九次围标,”他顿了顿,看着她微微泛白的脸色,“只会比现在这次,更让你难受。”
三句话,像三把精准的钥匙,依次拧开了南舟心中名为“现实”的锁。
一种熟悉的无力感再次攫住了她。
钱难赚,屎难吃。古人诚不我欺。
而眼前这个男人,明明知道她捉襟见肘,却偏偏选了这么贵的地方,像是刻意要让她铭记这份“代价”。
她撇撇嘴,把涌到嘴边的抱怨咽了回去,没去纠缠那个略显残忍的话题。话锋生硬地一转,带着点自嘲:“看不出来,你还是个好哥哥。”
易启航脸上的玩世不恭收敛了些,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真实的情绪:“我就这么一个妹妹,还是个林妹妹型的,从小到大身体不好。谁敢欺负她,我……和他拼命。”
南舟想起了易清欢瘦削的模样,想起了在易启航面前显得有几分局促和无奈的陈哲。
她似乎能拼凑出一些模糊的图景了。
“得了,回去吧。”易启航站起身,结束了这场谈话,“更多项目资料我回去发你网盘。脚本已经写了个大概,你想好了夸这个项目的独特视角,随时和我交流。到时候,”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我会把你的‘思想’,恰到好处地补充进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