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5章 昌黎县城 (第2/2页)
朱大壮担心他被杜勇找麻烦,说什么也要跟着一起,周礼想了想也没有拒绝,毕竟自己对这个地方还不熟悉,有个人跟在身边也放心。
“那咱们分头行动,申时在城门口汇合。”
说完,便带着朱大壮在街上闲逛起来。
周礼没有去银钩赌坊,他现在手里没钱,去了也没用,要解决赌债的问题,得先结交到卦象所示的那位贵人。
不过现在还不到时辰,可以先在城里看看。
了解这个时代的科技生产力,看看有没有什么更好的赚钱路子。
周礼最先去的是城里的书馆,这个时代,纸已经普及了,之前杜勇拿着的借条就是用纸写的,造纸赚钱这条路算是堵死了。
而纸张的普及,也使得书籍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虽说那些重要的经学典籍依旧是掌握在士族门阀手里,但民间也会有一部分书籍流传出来,大虞百姓读书识字的比例已经达到了十之一二,这在古代算是很高的普及率了。
不过呢,大虞朝似乎没有科举制度。
用的是跟华夏汉朝时代很相似的举察制度,想要当官,得需要当地的门阀官员举荐上去,层层考核后才能有资格。
这就等于几乎断绝了普通人上升的渠道。
周礼在书馆里逛了一下,发现大多都是些小说诗歌之类的东西,另有一些游记、地理、野史之类的杂书,想靠这些书成为读书人,几乎不可能。
不过这对他来说,还是很有用处的,可以帮他更好地了解这个时代的风土人情以及律法等等。
如今饥荒盛行,百姓衣食不饱,这书馆的生意自然惨淡冷清。
周礼最后只花了不到两百钱,便买了不少杂书。
“本来还想着能不能卖点诗歌或者写小说赚钱的,如今看来,至少在昌黎这种小地方是没有机会了,人都吃不饱饭,谁在乎这个。看来我华夏上下五千年积累下来的才华,在这小地方是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了。”
周礼暗自摇头,让朱大壮将书打包背好。
随后又去了城里的匠作大街,这里是卖各种工具农具的地方,可以看出这个时代的科技工艺。
什么丝绸陶瓷铁器等等,这些东西都有了,整体科技能力,大概也就跟华夏汉朝时代差不多。
像是玻璃、香皂、水泥、石灰等等这些东西,都还是没有的。
以后自己可以都搞出来赚钱。
不过想要经商,可是没有那么容易,从商虽是贱业,但也不是谁都能做的,需要入专门的商籍,一旦入籍,以后就不能当官从军了。
当然,如果只是制造,交由专门的商人店铺来售卖,那就不受此限制了。
但这需要不小的启动资金,要人,要地,要钱,还要有背景后台,否则当地的豪强可不会跟你讲道理,说不定连骨头都被人吞了。
这些东西也只能等自己拥有一定实力后,才能去做。
“礼哥儿,我饿了……”
眼看到了晌午,朱大壮揉着肚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周礼闻言点点头,时间也差不多了,于是开口道:“那就走,咱们去城里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说着,二人便往专门吃饭的酒肆一条街走去。
这条街上有很多小吃摊,两边都是开着的饭店和酒楼茶馆,普通平头老百姓哪里去得起酒楼,大多是在路边的小摊对付解决。
朱大壮本来只是想在街边吃完阳春面就行了。
结果周礼却是带着他来到了一家名为“醉仙楼”的酒楼门前。
看着那辉煌气派的门帘,朱大壮忍不住有些怯场,偷偷扯着他的衣角道:“哥,这地方咱们吃不起吧?我看旁边的面摊就挺好……”
周礼闻言,笑了笑,他来这里,当然不只是为了吃饭。
而是卦象显示,那位求购野山参的贵人,此时就在楼中。
“没事,酒楼里一样有阳春面,咱们难得进城一趟,总不能亏待自己,走吧。”
周礼二人大步入场,店小二看他们衣着寒酸,但还是很有素质,招呼着他们入内。
醉仙楼最有名的,是这里的醉仙酿。
号称神仙喝了也会醉,是昌黎县城有名的美酒。
价格昂贵,一壶就要三百钱。
周礼本来还打算尝尝,听到这个价格后就放弃了,虽说他现在赚了点钱,可家里百废待兴,到处都是要花钱的地方,可不能大手大脚。
不过这酿酒生意,是真赚钱啊。
一壶酒最多二两份量,就卖三百钱,那一坛得多少?
外面的人饭都吃不上,但有钱人一样吃肉喝酒,要赚钱,还得赚这些有钱人的。
这时候,旁边那桌的人叫了一壶醉仙酿,倒在碗里。
淡淡的酒香逸散出来,周礼转头看了一眼,酒液略显浑浊,里面还飘着几颗米粒。
顿时明白,这个时代的酒,还都是米酒,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醪糟水,稍浓一些。
看来这个时代的人,还没有掌握蒸馏酿酒的技法,也就不存在所谓的高度酒,自己要是能酿出来,绝对大卖。
高度烈酒还有杀菌消毒的功能,用处很多。
只是,如今饥荒,粮食价格太贵了,还不好搞。
酿酒的事情只能放到后面再说。
周礼思索着,很快小二端着阳春面上来,两人就在大厅角落里找了个空位坐下。
吃饱后,周礼开口对朱大壮道:“大壮,你跑一趟,去银钩赌坊叫杜勇来这里,就说商量赌债的事。”
朱大壮不知道周礼葫芦里在卖什么药。
但二哥都这么说了,他自是没有多说什么,转头便向银钩赌坊去了。
周礼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等待着。
左右无事,想起今日的占卜次数还没有用,现在正好试试,验证下自己的猜测。
手指轻抚而过,古铜钱发出一道只有周礼自己能够看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