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我在三国当键盘侠 > 局面汹涌

局面汹涌

  局面汹涌 (第2/2页)
  
  “更耐人寻味的是,”卢洪继续说道,“我校事府一名探员在追查庄园线索时,收到了一封匿名投递的密信。信中没有完整内容,只用一种近乎失传的‘反切码’记录了几个零散词语:‘乌巢’、‘军械’、‘仲达留意’。”
  
  “仲达”——司马懿的表字。
  
  这封密信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虽未掀起滔天巨浪,却在曹操心中漾开了更大的涟漪。他接过密信,展开的手指微微一顿——司马懿?那个平日里总是低调谦恭、甚至有些唯唯诺诺的文学掾,竟然也出现在了这条线索里?
  
  曹操当即传召司马懿。书房内,他并未出示任何证据,只是端着茶杯,看似随意地闲谈:“仲达,近日翻阅乌巢之战的旧档,想起当时军械调配颇为仓促,你对此事可有印象?”
  
  司马懿躬身行礼,神态恭顺依旧:“回丞相,乌巢之战时,臣虽未直接参与军械调配,却也略知一二。当时袁绍军粮囤积乌巢,我军若要奇袭,需轻装简行,军械多以短兵为主,后续补给全靠后方速运,确有仓促之处。不过正因如此,才更显丞相奇袭决策之英明。”
  
  他对答如流,分析条理清晰,既展现了才智,又不失对曹操的推崇。曹操又问起许都近日是否有异常动向,司马懿依旧从容:“臣职位低微,平日多在府中整理文书,未曾察觉异常。若丞相有所疑虑,臣可协助校事府留意一二。”
  
  他眼神清澈,语气诚恳,看不出半分破绽。可正是这种过于完美的应对,反而让曹操心中的疑虑更深——越是心思深沉之人,越会藏起锋芒。他忽然想起郭嘉生前曾对司马懿的评价:“狼顾鹰视,非人臣之相”,当时他只当是戏言,如今想来,竟有几分心惊。
  
  与此同时,林凡的府邸内,影老正将外界的变化一一禀报。他站在书房中央,声音压得极低:“校事府已对‘水云间’货栈和吴质加强监视,那封指向司马懿的密信也已送到丞相手中。前日丞相召见司马懿,虽未深究,但据宫内眼线回报,丞相与司马懿谈话时,目光多次审视其神色,态度比以往多了几分疏离。”
  
  林凡坐在窗边的软榻上,手中捏着一枚棋子,却并未落下。听完影老的话,他脸上非但没有喜色,反而愈发凝重:“还不够。这点程度的怀疑,顶多让丞相多留意他们,却不足以撼动他们的根基。丞相多疑,但也极为谨慎,没有足够‘分量’的证据,他不会轻易对司马懿和吴质动手。”
  
  他沉吟片刻,指尖在棋盘上轻轻一点,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是时候进行下一步了。让我们那位‘失踪’多日的吴质仆役,‘适时’地出现在校事府的视线里吧。”
  
  影老心中一动,立刻明白了几分:“主上的意思是……让他指认吴质与细作有关?”
  
  “不。”林凡摇头,语气带着几分洞悉人心的冷静,“一个死里逃生、吓破了胆的仆役,怎敢直接指认自己的主人?他只需‘无意中’向校事府探员透露两件事:其一,他曾奉吴质之命,往司马懿城外的庄园送过一封信,信是密封的,他不知内容;其二,送信后的第二日,他便遭遇不明人士追杀,侥幸逃脱后一直躲藏,如今走投无路才敢露面。”
  
  真假掺半,才最能引人猜忌。送信是事实(只是信中内容不过是寻常问候),追杀也是事实(是“暗影”安排的一场戏),当这两件事被一个“受害者”亲口说出,其冲击力远胜直接指控。它会引导听者自然而然地联想:吴质给司马懿送密信→信中定有不可告人之事→为防泄密,才要杀仆役灭口。至于信的内容?是与江东细作勾结,还是与构陷林凡有关,甚至是谋划更大的阴谋?全凭曹操自己去想象、去填补。
  
  影老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躬身领命:“老朽明白了。这就去安排,定会让此人在‘最合适’的时机被校事府找到,说辞也会反复演练,确保滴水不漏。”
  
  说完,他的身影如同融入阴影般,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书房内。
  
  林凡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庭院中被微风拂动的树枝。叶片沙沙作响,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预兆。他知道,自己点燃的这股暗流,已经从细流汇聚成急涌,开始在许都的权力棋局下汹涌奔腾。
  
  接下来,就看这股汹涌的暗流,能否冲垮司马懿与吴质精心构筑的堤坝,甚至反噬其主。
  
  许都的天空,不知何时已被阴云笼罩,沉闷的空气压得人喘不过气。一场由林凡在禁足中遥控导演的风暴,即将正式登台。而风暴眼中的司马懿与吴质,此刻或许还沉浸在“掌控局面”的错觉中,未曾察觉那悄然迫近的、足以将他们吞噬的危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