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子的橄榄枝 (第1/2页)
“贾明在接触曹丕”这消息,像滴冷水掉进滚油里,在林凡心里炸了锅。江东的细作,居然把主意打到曹操的继承人头上!这背后的盘算,绝不止坑掉一个将领那么简单——恐怕是想从根子里搅乱、甚至拿捏曹魏未来的权力格局!
林凡跟曹丕没打过几次交道,但从郭嘉留下的绢帛记录,再加上脑子里那点历史印象,也知道这人心思深,玩权术有一套,而且特别爱拉拢能帮他稳地位的人才。要是真被江东细作哄住、带偏了,后果根本不敢想。
“盯紧点!但绝对不能靠近曹丕府邸,更别跟那边的人有任何牵扯!”林凡立刻给影老下了死命令。涉及继承人的事,是碰不得的红线,稍微差池就是万劫不复。
“老朽明白。”影老顿了顿,又补了句,“主上,还有件事——大公子府上最近传出来的话,好像…想招些懂工造、会算学的人。”
林凡眼神一沉。曹丕这时候找技术人才?是碰巧了,还是…跟“贾明”的接触有关?难不成是曹丕自己琢磨出技术的重要性了?
他忽然觉得自己站在了岔路口:一边是江东射来的暗箭,一边是继承人递来的橄榄枝。是继续躲着搞技术、不管闲事,还是…主动凑上去,借他的力反击?
没几天,一封邀请送到了林凡桌上——是曹丕发来的,说要“府中设宴,以文会友”。这事他早有预料,可真来了,还是有点措手不及。
盯着那封客气里透着不容拒绝的请柬,林凡想了半天。去了,就是明着踩进继承人争斗的浑水;不去,不光可能错过摸清对手、借势的机会,还得惹曹丕猜忌。
最后他还是决定去。躲是躲不过的,不如主动入局——至少得看看这位未来的魏文帝到底是个什么人,那江东的“风”,到底吹到了什么地步。
曹丕的府邸不算奢华,却处处透着低调的精致和书卷气。宴席摆在临水的轩阁里,来的大多是年轻文士和小官,气氛倒挺轻松。曹丕坐在主位上,年纪不大,却已经有了几分威严,说话做事稳稳当当。见了林凡,客气得刚好,不热络也不冷淡。
席间聊的多是诗词经书,林凡没怎么研究过这些,大多时候就坐着听。偶尔插句话,也多是从现代管理、逻辑的角度说几句新鲜话——既不吓人,又能让人注意到他。
曹丕好像对他这些“奇思”挺感兴趣,特意把话题引到军械改良和“键盘营”的训练上:“林将军,”曹丕举着酒杯,眼神温和,“孤常听说将军以‘键盘’为号,练兵造器都有独到之处。不知将军觉得,你这‘非常规’的法子,对将来的天下大势,能有多少用?”
这话听着随意,其实藏着机锋——既考他的见识,也探他的立场。
林凡放下酒杯,琢磨了下,小心答道:“回公子,末将觉得,天下争来斗去,说到底还是比国力、军力、人才。‘非常规’的法子,就像奇兵,能解一时的急,却成不了长久的根基。真正的根本,还得是粮草够多、盔甲够硬、法令能行、人心能聚。末将琢磨的这些造东西、顺流程的事,不过是想在‘盔甲硬’、‘法令顺’上出点力,让大军打仗时少死几个人,多几分胜算。”
他避开了“天下大势”这个敏感话题,把“键盘”的核心归到提升基础实力上,姿态放得很低。
曹丕听了,眼里露出点赞赏,点头道:“将军实在,说得在理。奇招和正路结合,才能赢。这些造东西、顺流程的事,看着小,要是真能推开来,对国家对百姓,都是大好事。”
话锋一转,他像随口问似的:“听说将军最近在专心搞军械,可有什么新想法?要是需要帮忙,孤或许能帮着跟父相提提。”
来了!这才是今晚的重点——曹丕在亮自己的能耐,也是在递橄榄枝。
林凡心里门儿清,脸上却装出感激的样子:“多谢公子看重,末将记在心里了。现在确实有几个粗浅的想法,还在摸索。要是能得丞相和公子支持,那真是求之不得。”他没说具体是什么——既留了点神秘,也没急着亮底牌。
宴席从头到尾都挺融洽。临走时,曹丕亲自送他到轩阁门口,意味深长地说:“林将军有大才,光在工坊里待着太可惜了。以后有空,常来府里走走,你我也能多聊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