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王承嗣:以后你的盐,我帮你盯着 (第1/2页)
开元二十五年,秋九月初一,辰时中。
县衙前的青石路上还沾着晨露,韩澈跟着王承嗣下了马,抬头望了眼那座青砖灰瓦的县衙大门——朱漆大门旁立着两尊石狮子,门楣上挂着“津门县署”的木匾,透着一股威严。他攥了攥衣角,心里还是有些发紧:刘万山连“妖物”这种荒唐话都编得出来,万一苏县令信了风水之说,这事就难办了。
“别紧张。”王承嗣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压低了些,“苏明府是个务实的人,不喜欢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他只看实实在在的东西,你那盐的质量摆在那,比什么都管用。”
韩澈点了点头,跟着王承嗣往里走。刚进大门,就见刘万山和一个穿锦缎长袍的乡绅站在院子里,正是昨天跟着刘万山告状的柳存义。刘万山看到韩澈,眼神里满是敌意,却没敢上前,只是对着王承嗣拱了拱手:“县尉大人。”
王承嗣没理他,径直往里走,韩澈也低着头跟在后面,心里却在想:刘万山这时候还在县衙,肯定是等着看他的笑话,要是苏县令真偏向他,今天这事就麻烦了。
县衙正堂不大,堂上摆着一张公案,案后坐着个五十多岁的官员,面容清瘦,穿着青色官服,腰间挂着铜带銙——正是津门县令苏明府。他见王承嗣和韩澈进来,放下手里的毛笔,抬了抬眼:“承嗣,这位就是你说的韩澈?”
“回明府,正是。”王承嗣拱手行礼,韩澈也赶紧跟着跪下:“草民韩澈,见过明府。”
“起来吧。”苏明府摆了摆手,目光落在韩澈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听说你改良了晒盐的法子,晒出的盐比官盐还好?但刘万山和柳乡绅说,你这盐是‘妖物’,晒出来会坏了津门的风水,可有此事?”
韩澈心里一紧,没想到苏明府直接问起了这事,他定了定神,拱手道:“回明府,草民的盐绝非什么‘妖物’。只是改良了老法子,多滤了几遍卤水,控制了晒盐的温度,才让盐变得雪白无杂质。若是不信,明府可以当场查验,草民的盐不仅能吃,还比官盐更鲜,绝无半点坏处。”
“哼!你倒会说!”刘万山突然从外面走进来,指着韩澈,“这盐以前从没见过,突然冒出来,不是妖物是什么?前些天海边刮了阵大风,把张老栓的盐棚掀了,这就是不祥之兆!”
柳存义也跟着附和:“明府,刘掌柜说得对!这新盐要是推广开,指不定还会出什么事,不如让他赶紧停了,免得惹祸上身。”
韩澈气得攥紧了拳头,这刘万山简直是胡搅蛮缠,刮大风跟盐有什么关系?他刚要反驳,王承嗣先开口了:“刘掌柜,你这话就不对了。海边刮大风是常有的事,跟盐有什么关系?再说,韩澈的盐好不好,尝一尝就知道,怎么能凭你一句话就说是妖物?”
他转头对苏明府说:“明府,昨天我在盐滩试过韩澈的盐,确实比官盐好太多,没有杂质,咸度也适中。不如今天就在这里试一次,让大家都看看,也好堵住悠悠众口。”
苏明府点了点头,显然也觉得刘万山的话不靠谱:“也好。李忠,去取一碗韩澈的新盐,再取一碗官盐,端上来。”
差役李忠很快端着两个陶碗进来,一碗装着韩澈的雪白细盐,一碗装着灰黄色的官盐。苏明府先拿起新盐,放在鼻尖闻了闻,又尝了一口,眉头舒展开来:“确实没有杂质,味道也纯。”他又尝了口官盐,脸色沉了沉,“官盐里的沙粒还是这么多,难怪百姓抱怨。”
“明府您看!”王承嗣趁机说,“韩澈这盐不仅不是妖物,还是好事!津门百姓吃了一辈子带沙的盐,现在有了好盐,怎么能因为几句无稽之谈就停了?刘掌柜之所以这么说,怕是因为韩澈的盐抢了他的生意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