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雷霆未发敛锋芒 (第2/2页)
她知道,这是萧景玄在外围继续施加压力。她这边找到的线索,正在被他有效地利用、放大。
这日午后,她正在整理一摞永和十五年秋的起居注草稿,典正忽然亲自来到了这间僻静的档案室。
“青澜。”典正的声音将沈青澜从故纸堆中唤醒。
沈青澜连忙起身:“典正大人。”
典正打量了一下四周堆积如山的草稿,和沈青澜面前工整誊录好的新稿,微微颔首:“你做得很好,沉得住气。”她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丝告诫,“不过,近日宫中多有是非,你在此处虽清净,也需格外留心。尤其是……莫要与长春宫的人再有任何牵扯,无论主动还是被动。”
沈青澜心中一动,垂首应道:“是,奴婢谨记大人教诲,定当恪守本分,不闻不问。”
典正看着她低眉顺目的样子,心中暗叹此女确实通透。她今日特意前来提醒,也是因为听到些风声,长春宫那边似乎有些狗急跳墙的迹象,刘保近日活动频繁,恐会对这个曾经让他们吃瘪的小女史不利。
“你好自为之。”典正留下这句话,便转身离开了。
沈青澜看着典正离去的背影,心知这是善意的警告。长春宫果然不会坐以待毙。她摸了摸袖中那本记录着关键信息的杂记本,眼神愈发沉静。她必须更加小心,在风暴真正降临之前,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这些来之不易的线索。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沈青澜结束一天的工作,正准备离开档案室,却在回住处必经的一条宫道拐角处,被两个面生的内侍拦住了去路。
那两人身形壮实,眼神闪烁,不像普通当差的内侍。
“可是内司衙的沈姑娘?”其中一个尖嗓子内侍皮笑肉不笑地问道。
沈青澜心中一凛,停下脚步,保持着距离,镇定回答:“正是奴婢。不知两位公公有何见教?”
“没什么大事。”另一个哑嗓子内侍接口道,“就是咱们主子有几句话,想问问沈姑娘,劳烦姑娘跟咱们走一趟吧。”说着,便上前一步,似要动手拉人。
沈青澜后退一步,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恰到好处的惶恐与坚持:“二位公公恕罪!奴婢是尚宫局内司衙的人,若无尚宫局手令或上峰吩咐,不敢擅离职守,更不敢私见外人!宫中规矩森严,还请二位公公莫要为难奴婢!”
她刻意放大声音,希望能引起附近巡逻侍卫或其他宫人的注意。同时,她心中飞快思索,这两人口中的“主子”是谁?淑妃?还是刘保?光天化日之下,他们敢在宫道上来硬的?
那尖嗓子内侍脸色一沉:“少废话!让你走就走!”伸手便要来抓沈青澜的手臂。
就在此时,不远处传来一声清喝:“住手!何人敢在宫禁之内喧哗拉扯?!”
只见一队巡逻侍卫正巧经过,为首的队长按着腰刀,快步走了过来,目光锐利地扫视着那两个内侍和沈青澜。
沈青澜如同见到救星,立刻朝着侍卫队长方向屈膝一礼,语速清晰地说道:“侍卫大哥明鉴!奴婢是内司衙女史沈青澜,正要回住处。这两位公公突然拦路,说要带奴婢去见什么主子,却无任何手令符信,奴婢不敢违背宫规,正不知如何是好。”
她三言两语便将事情缘由和自身立场说得清清楚楚。
那两个内侍见侍卫到来,脸色顿时变得难看,支吾着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侍卫队长打量了一下双方,宫中争斗他见得多了,心中已然明了七八分。他冷着脸对那两个内侍道:“宫中自有法度!无令不得擅自行事!尔等还不速速退去!”
那两个内侍互看一眼,知道今日无法得手,只得悻悻然地瞪了沈青澜一眼,灰溜溜地走了。
“多谢侍卫大哥解围。”沈青澜再次向侍卫队长道谢,姿态恭谨。
侍卫队长看了看她,淡淡道:“沈姑娘不必多礼,分内之事。日后行走小心些。”说罢,便带队继续巡逻去了。
沈青澜站在原地,看着侍卫队远去的背影,又望了望那两个内侍消失的方向,后背沁出一层冷汗。她知道,这绝不是结束,而是开始。长春宫的手段,已经从之前的构陷、流言,升级到了近乎半公开的掳掠!若非今日恰巧有侍卫巡逻经过,后果不堪设想。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悸,快步朝着住处走去。她必须立刻将此事告知萧景玄。同时,她也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愈发危险,或许……需要改变一下策略了。
是夜,她再次传递出消息,详细描述了被拦截的经过,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彼等已图穷匕见,恐再生更恶毒之计。奴婢可否借故暂离内司衙,或称病,或请求调往更僻远之司局,暂避锋芒?”
消息传出后,她躺在硬板床上,望着漆黑的屋顶,心中并无多少恐惧,反而有一种异常的冷静。她想起了父亲曾教导过的话:“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如今,器已初成,时……似乎也快要到了。在这雷霆即将爆发的前夜,她需要做的,是最大限度地收敛锋芒,保全自身,等待那个最佳时机的到来。
她相信,萧景玄会做出最妥善的安排。他们之间的默契,早已超越了最初冰冷的交易,成为一种在刀光剑影中相互依存、彼此支撑的联结。而这深宫烬余之中的逆袭之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