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山雨欲来 (第1/2页)
济世堂的宁静如同暴风雨前的短暂喘息。接下来的两天,所有人都投入到紧张的备战中。
柳老先生不仅再次为璟言锋施针稳固其能量形态,还翻出了几本祖传的、关于山川地脉与气息流转的笔记。这些笔记并非武功秘籍,更像是古人观察自然、体悟天地规律的智慧结晶。结合南宫朔从“熵增会”数据中还原出的落霞山部分结构图,他们对“圣殿”可能的位置和周围环境有了更具体的推测。
“落霞山主峰形如‘伏鼎’,两侧余脉为‘辅弼’,按照古人的看法,这是极佳的‘藏风聚气’之地,但也易成‘困龙’之局。”柳老先生指着手绘的山势图,“若‘熵增会’真将基地建于主峰之下,必借此地势构建防御,能量流转自成体系,外力难侵。强行攻打,事倍功半。”
“可有薄弱之处?”林筱追问。
“天地无全功,地势亦然。”柳老先生指向主峰侧后方一条不起眼的峡谷,“此处名为‘风吟隙’,是山势气脉流转的一处细微‘漏隙’,如同人之腠理。寻常人难以察觉,更难以通行。但若璟先生能精准操控自身能量,或可借此‘缝隙’,悄然潜入其内部能量循环的边缘。”
这条线索至关重要,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潜入路径。
与此同时,南宫朔的数据分析也有了突破性进展。他成功破译了部分关于“圣殿”内部结构的加密档案,虽然核心区域仍然模糊,但找到了几条物资输送管道和备用能源线路的走向图。更重要的是,他确认了“根源之眼”并非物理存在的某个设备或个体,而更像是一个……意识集合体或者某种高维存在的投影。“熵增会”通过“圣殿”汇聚和提炼的能量,最终都指向这个存在,仿佛在进行某种“献祭”或“供养”。
“他们在喂养某个东西……”南宫朔语气沉重,“用整个城市收集来的生命能量和精神力。这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疯狂。”
赵大雷则利用冰凰暗中提供的渠道,搞到了一些军方严格管控的高爆武器和特种装备。他知道,面对“圣殿”可能存在的合成体大军和未知防御,常规火力恐怕不够。
璟言锋则利用这两天时间,在柳老先生的辅助和“定魂璧”的滋养下,全力稳固自身。他不再仅仅是压制体内的混乱残响,而是尝试更深层次地理解并驾驭它们。光影身躯越发凝实,偶尔流露出的气息,甚至让近在咫尺的林筱都感到一种莫名的压迫感。他对规则力量的运用也更为精妙,已经可以在不引起太大动静的情况下,小范围地扭曲光线实现视觉隐身,或者制造短暂的能量真空隔绝声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