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迁都之乱 (第2/2页)
这位养尊优处,如今风韵更胜当年的二八美妇,此刻眼也不眨,便一言定人生死。
在后宫之中,太后威严,还要更甚于女帝。
之所以处置的如此果决,也只因这早已经不是第一例了。
大部分宫人犯事,也轮不到由太后亲自来处置。
只是恰巧碰上.......便成了杀鸡儆猴的典型罢了。
局势,已然糜烂至此。
说到底,只是强自镇定维持罢了。
“是!谨遵太后懿旨!”
马上就有几名壮硕太监上前,如狼似虎地架起那名宫女。
那宫女被拖拽着出宫,痛苦地紧咬牙关,嘴角却勾起一抹诡异的解脱,其中意味,不言自明。
不用审了,也没那个闲工夫去审。
铤而走险,冒死也要盗卖宫中之物,图个什么?
其实不难猜,甚至可以说是人人心知肚明。
自然是图着给洛阳的家中,凑出一份能买通关节的逃命钱,好让自家香火得以延续。
或者,干脆就是她们自己给自己的将来准备的活命利钱。
为了一个好位置,一个能更早入蜀,离危险更远的位置!
宫人们,终究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她们有父母,有兄弟。
所谓的忠君本分......在孝道,乃至个人生死面前,终究是太过脆弱了。
她们之间的区别,无非是有的人被发现了,有的人侥幸成功了。
待人被拖远,殿内恢复死寂,一名老太监躬身上前,低声道.
“太后,如此重典,怕是会激起宫人更大的恐慌......”
赵娥端起茶盏,用杯盖轻轻撇去浮沫,眼皮都未曾抬一下。
“慌?哀家看他们是不够怕。让他们怕着,总比让他们乱来要好。”
“传哀家的话,迁都入蜀的宫人名册,由哀家亲自来定。”
老太监心头一凛,当即跪伏于地。
“老奴遵旨!”
这一手,可比杀一百个宫女都管用。
......
朝中倒也并非全是坏消息。
那便是即便如此混乱,起码是没人顾得上造反自立。
原因嘛,倒也很简单。
首先是边军,除了辽东镇失陷以外的其余北疆八镇营军。
这些精兵强将,要么南下补了黄河防线的缺。
要么就是枯守着长城,和一昧想要入关掳掠的北虏对峙相抗。
他们保家都来不及,哪有什么鬼心思谋国。
将领们即便有二心,可士卒们也绝难从贼。
因为那根本没意义,他们总得先活下去再说。
反正这场大疫,显然是没人能置身于外。
什么样的野心,在这般天灾面前,也难有施展余地。
至于蜀地,已然被先期的五千禁军接手了入蜀险关......剑阁。
更多的禁军,也在随着迁都进行,源源不断地迁移入蜀。
中央朝廷对蜀地的把控,只会越来越强,没有变弱的道理。
蜀地原有的驻军,此刻都拉去夷陵、秭归一线,严防死守,防备着荆州方向。
荆州的尸疫,也同样越发的止不住了。
守着江油关,也算有备无患。
这种情况下造反?
试问是造的哪门子的反?嫌自己死得不够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