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莽撞人是武二郎 (第1/2页)
一听“操刀鬼”这三个字,曹正大感意外,同时神情也变了,变得格外窘迫。
他搓着手尴尬道:“好汉应该是认得俺开手师父的吧!”
“豹子头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
“唉!正是……可惜俺学艺不精,又做了赘婿,如何敢亮出诨号。怕人耻笑啊!”
“行得端坐得正,那便是好汉。”
曹正家世代在开封从事屠宰业,开封府到底是京城,教育资源不一样。曹正想学武艺,可以找到林冲这种持证上岗的教师,不像史进那样花了大量银子也只能找个江湖卖艺的李忠。
学武后,曹正并未从事和武学相关的工作,而是学以致用,将武学精髓和祖传屠宰业相结合,“杀得好牲口,挑筋剐骨”,以工匠精神博得了“操刀鬼”的绰号。
至于他为何又来到这里,做了赘婿,可不就是做生意闹的。
赘婿在古代最是没地位,在大多数情况下,赘婿的生活可谓是相当艰难。
他们需要应付妻家的各种要求,而且在财务上往往没有什么自主权。
想象一下,一个成年男子,每天要向妻家的人请示这请示那,哪怕是家里的小事,也得看妻家的脸色行事,这样的日子,可想而知有多么不易。
但曹正这个赘婿,看上去日子过得还挺不错。
“俺家在开封的屠宰店生意一直不错,可俺被银子蒙了心,一心想做大做强。于是拿了乡里赵大财主千贯的一笔资金,到山东来做买卖。结果……”
曹正双手一摊:“赔了个底朝天,俺没脸还乡,更怕被大财主给活宰了,于是在此入赘,开了个小茅店谋生。好在妻子贤惠,俺那大舅哥为人也好,就是今年的苛捐杂税又多了几成,劳累一年也没积攒下几个钱。”
这生意,谁做谁破产。
只有那西门大官人,通过钱权交易、勾结官吏成为当地显赫人物,经营生药铺积累财富后涉足官场,这样才能发家致富。
这才是大宋朝经商的成功模板。
王禹感慨道:“谁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可这世道根本不给我们机会啊!你看我这伙弟兄,都是清风寨的寨兵,吃军饷的。可朝廷拿咸鱼做粮饷,人不能只吃咸鱼吧!我们只能千辛万苦运出来贩卖,好在过年前拿了银子回寨子。”
“都不容易。”
曹正叹了一口气,指着面前的肥猪道:“兄弟回去时可一定要从俺这里过,俺给兄弟留一头肥猪。”
“你们也不容易,我王禹岂能又吃又拿。”
“兄弟送的咸鱼和盐就值好些银子了,别看俺是赘婿,一头猪,俺曹正还是能做主的。”
“那我也不和你客气,阉割的猪肉确实香,年夜饭要是有这么一头猪,寨子几百兵丁也算过个肥年了。”
“哈哈,那就这样说定了,俺去料理杀猪菜。”
“我来帮你!”
这杀猪菜着实是硬,十五个寨兵苦了七八天,推着车在泥地里行进,如今吃饱喝足,又泡了个热水脚,当真是舒服到了极点。
夜里打起呼噜来,也是震天响。
天未亮,趁着泥地冻硬了,王禹一行早早就起床上路。
而茅店门内,却也留下了十来斤的咸鱼和盐。
“李忠兄弟,你领着兄弟们往郓城去,我入城见一位故人,稍后便赶上来。”
“哥哥放心去,这一带并不是穷山恶水,没甚大问题的。”
“各位弟兄也打起精神来,马上就到郓城了,卖了咸鱼,咱们过个饱年。”
“哥哥放心吧!俺们昨晚养好了精蓄好了锐,况且这可是俺们的粮饷,谁敢来劫,老子叫他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对对,这可是俺们的命。”
因为要入城,王禹连飞叉都没带,便朝清河县县城大步奔去。
已经来到大怂有大半年时间了,王禹还是第一次入城。
那厚重的城墙,那坚固的城门,攻破它需要多少士卒才行啊!
但看到那些懒散的只知道收取城门费的士卒,松松垮垮连枪都拿不稳的货色,王禹便有了充足的信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