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东京之春(上)铁幕 (第2/2页)
原课长暂调离岗位,配合调查。”
根本不容反驳,原课长便被“请”出了办公室,软禁起来。
宇垣立刻接手了这台帝国最恐怖的镇压机器。
他第一个命令是:
“监控所有内阁成员、议会主要议员、知名报刊主编及其家属。
名单在此。有异动者,立即报告,可先行控制!”
紧接着,他接通了近卫师团香椎浩平中将的电话。
“香椎君,‘铁幕’已降,按计划行动。近卫师团立即出动,控制所有关键节点。”
电话那头,香椎浩平沉默了片刻。
近卫师团官兵多为华族子弟,效忠天皇是其天职,也是天皇最信任的武装。
但此刻,来自顶层命令的压力、家族利益的考量、“梧桐苑”的整体意志,以及那句“防止政变,保护天皇”的崇高理由,压倒了他个人的些许疑虑。
“嗨依!为陛下,为帝国!”
他沉声应道,放下了电话。
————————————
七时二十八分,参谋本部。
参谋总长金谷范三大将看着宇垣一成“特高课已控制”的确认电话,深吸一口气,在早已拟好的《东京都临时特别戒严令》上签下了名字。
理由:“顷获情报,敌军间谍及国内不肖之徒企图利用前线战况,勾结政客,发动叛乱,破坏帝国稳定。”
他随即致电东京警备司令官小林跻造中将:
“小林君,戒严令已下。全力配合近卫师团行动。
务必确保东京核心区绝对安静,尤其是……要‘稳住’第一师团。”
“稳住”二字,意味深长。
小林跻造心领神会:“明白!第一师团那边,我会亲自处理。”
命令如涟漪般扩散。
在戒严令下,东京警备司令拥有东京所有武装的最高指挥权。
因此,原隶属内务省的警视厅被接管,其下属的“警视厅特高课”也被纳入统一管制。
————————————
至此三条互不买账,彼此牵制的情报暗网——宪兵队特高课,警视厅特高课,海军省情报部。
都落入“梧桐苑”掌控,加上通讯省的控制,信息、情报和通讯都已隔绝。
————————————
七时三十分。
引擎的轰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满载着近卫师团士兵的卡车,驶出军营,迅速奔赴预设地点。
皇宫、内阁大楼、国会大厦、各大臣官邸、电报局、中央电话局、各大报社门口、关键交通枢纽……
顷刻间被士兵和路障封锁。
士兵们被告知:“有叛徒和间谍要作乱,我们是来保护天皇和帝都的!”
低级军官们依令行事,但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感,以及上级军官那异常凝重、甚至带着一丝恐惧的眼神,让他们隐约感到,这绝非一次寻常的戒严。
七时四十分。
报告如约而至:封锁完成。
东京的心脏,在夏日清晨的阳光中,仿佛被瞬间冰封,凝固了。
街道上的行人惊恐地避开军队,窃窃私语。
一张无形的、冰冷的铁幕,已然将整个东京彻底笼罩。
————————————
东京的“春天”,即将逝去。
然而,在这片刻意营造的、令人窒息的“平静”之下,暗流已然开始涌动。
铁幕能隔绝信息,却无法完全禁锢忠诚与怀疑。
一旦这怀疑生根发芽,冰冷的钢铁也会迸发出裂痕……
真正的风暴,正在这诡异的寂静中,悄然孕育......
————————————
(宝子们,《东京之春》一共三部曲。
写这第一章铁幕,为了给你们呈现最严谨的内容,
让政变相对严丝合缝,逻辑合理,
包括如何调动军队,如何发布戒严,要控制哪些要点等等。
查了好多资料,构思了好久,写了十多个小时,
也不知道你们喜不喜欢,但我真的尽力了!
看在我这么努力的情况下,点个催更呗!)
————————————
(以下是政变逻辑梳理)
【注:
一:为什么能发动戒严?
答:参谋本部:是天皇的统帅幕僚机关,平时负责作战计划;在事变现场,若通信断绝,可“临时宣告戒严”(明治《戒严令》第5条),但48小时内必须补奏天皇,请求正式敕令,否则自动失效。
二.宪兵队特高课:负责监视陆军。直接上司:陆军省宪兵司令官(中将编内),领导的领导就是陆相宇垣一成。
三:东京警备(卫戍)司令:东京戒严时拥有最高指挥权,下辖驻东京近卫师团,第一师团,附属特种部队(东京宪兵队等)
四:警视厅特高课:负责国内政治监视和民间监听。直属领导:内务大臣。不受警备司令部节制。
五:明治《戒严令》(1905年法律第1号)第6条:在“警备地域”内,司令官“得指挥地方行政官及司法官”;在“接战地域”内,行政、司法事务“悉归该地司令官管辖”。这里的“行政官”明确包括警视总监及其以下全体警察。
即戒严时警视厅特高课之内的全部警察都由东京警备司令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