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惊涛拍岸 (第2/2页)
常南京试图用暴力压制的舆论,此刻以更加凶猛的方式反弹回来,形成了巨大的国际国内压力,将其彻底孤立于道义的孤岛之上。
————————————
是夜,奉天帅府东院深处,一间灯火通明却气氛凝重的密室内。
东北经济发展改革委员会常任委员,委员会财政金融与信用建设处处长,东北银行总裁,白山黑水基金会常务理事——李铭,被一纸低调的手令请至此地。
他心中略有疑惑,何事需在深夜于此地相商?
推门而入的瞬间,李铭温和的笑容微微一僵。
室内仅有三人。
少帅张汉钦端坐主位,面色平静,指尖无意识地轻叩着扶手。
总参议杨宇霆站在巨大的东北全图前,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深邃难测。
而第三个人,则让李铭的后颈下意识地泛起一丝凉意——总情报处处长,苗剑秋。
————————————
苗剑秋其人,在东北高层内部是个人人敬而远之的角色。
他从不参与任何宴会应酬,身影总出现在最阴暗的角落和最机密的情报简报中。他执掌的机构,是悬在所有官员头顶的一把无形利剑,专门负责内部肃清、反谍以及最隐秘的对外情报任务。
有人说他是少帅的影子,也有人暗地里称他为“活阎王”。
————————————
李铭脚步一顿,脸上立刻堆起更恭敬的笑容,微微躬身:“少帅,总参议。” 他转向苗剑秋,客气地点头:“苗处长也在。”
他本能地想要退避,“不知少帅召见,若有要务,铭可稍候……”
“李先生来的正好,坐下一起听。”张汉钦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指了指一旁的空椅。
李铭心中那份不安骤然放大,但只能依言坐下,身体微微前倾,摆出认真聆听的姿态,手心却开始微微出汗。
苗剑秋的声音冷冽、干燥,没有任何情绪起伏,如同在宣读一份机械说明书,但内容却让李铭如坐针毡:
“…综合各方情报,尤其是沪上‘暗桩’最新密报,基本可确认,‘江潮会’核心架构为‘三闸五舵’制。其历史可追溯至清末民初,源于江浙银钱业自保联盟,后逐渐演变为渗透政经两界的庞然大物。”
“其成员极度隐秘,皆以代号相称,线下会面均佩戴特制面具。核心特征如下:”
“首闸,代号‘镇海铁牛’,应为总决策者,真实身份极可能是某卸任财长或顶级银行家。”
“二闸,代号‘钱袋军师’,精于算计,负责风险评估与战略谋划。”
“三闸,代号‘暗潮总管’,负责执行特殊任务,手段酷烈。”
“其下设有五舵:航舵(掌运输)、实舵(掌实业)、债舵(掌金融)、影舵(掌情报暗杀)、以及…最神秘的银舵(掌总出纳、资本调度,为五舵之首,地位仅次于首闸和二闸)。”
李铭的呼吸开始变得有些困难,但他强行维持着面部表情的镇定,甚至努力挤出一丝对此类“奇闻异事”感兴趣的神色。
苗剑秋继续道,每一个字都像冰锥砸在李铭的心上:
“该组织运行之核心规则为:纵向单线联系,横向高度隔绝。除首闸与二闸可能掌握全员信息外,三闸及各舵之间,甚至同为核心层的舵主,极大可能互不相识,仅以代号及信物确认指令。此设计,极大增强了其隐蔽性与安全性。”
“另,根据最高密级情报源交叉验证,”
苗剑秋顿了顿,目光似乎无意地扫过李铭瞬间苍白的脸,
“该组织五舵之首——‘银舵’,依据首闸之命,已于约两年前,借实业考察之名,秘密北上,潜伏于我境内,其人或已利用其金融专长,渗透至我财经系统相当高层之位置,意图不明,待查。”
————————————
“哐当!”
一声轻微的脆响。
是李铭失手碰倒了身旁小几上的茶杯盖。所幸杯中没有水,杯盖在绒布桌面上滚了半圈,停了下来。
李铭猛地惊醒,赶紧伸手扶住,连声道歉:“抱歉!少帅,总参议,我…我昨夜未曾休息好,一时失态…”
他的脸色在灯光下惨白如纸,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扶住杯盖的手指抑制不住地微微颤抖。他感觉自己双腿发软,几乎要支撑不住身体的重量,仿佛下一瞬间就要瘫倒在地。
————————————
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杨宇霆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灯光,看不清眼神。
苗剑秋依旧面无表情,仿佛刚才只是汇报了今天的天气。
张汉钦的目光,则从地图上缓缓移开,落在了失魂落魄的李铭身上。
那目光平静,却带着一种洞穿一切的深邃压力。
沉默持续了足足五秒,仿佛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终于,张汉钦的声音缓缓响起,不高,却清晰地敲打在每个人的耳膜上,尤其是李铭的:
“诶,李先生……”
“你的脸色很不好看啊。”
“是哪里……不舒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