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天下棋局 (第1/2页)
张汉钦是真想照单全收啊!
那白花花的银元,那沉甸甸的承诺,无论是常南京的一千万,还是阎锡山那已装车的八百万,都散发着令人难以抗拒的诱惑。
这足以让他的工业计划再上一个台阶,让他的军队装备换一换。
但是,这次不行了!
与之前私下里的讨价还价不同,双方这次是公开通电全国,将价码和条件赤裸裸地摆在了台面上。
这意味着,收了哪一边的钱,就等于向全天下宣告了他东北的立场,再无转圜余地。
他猛地站起身,开始在铺着厚地毯的议事厅内缓缓踱步。
沉重的军靴几乎没有发出声音,但那每一步,都仿佛踩在在场所有人的心尖上,让他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
良久,就在那令人窒息的沉默几乎要达到顶点时,他才停下脚步,转过身,目光如冷电般扫过全场。
“诸位,”
他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审慎,
“你们方才所言,皆是从我东北自身利害出发,思虑周详,各有道理。然则,诸位却似乎忽略了一些更为根本的问题。”
他顿了顿,伸出第一根手指:
“其一,我们的实力底线何在?”
“我东北军虽经整编,战力提升,然可用之兵总数不过三十万。能随时机动作战、用于关外野战的精锐,不过十余万!”
“北面,需时刻警惕赤熊巨掌;东面,需严密防范朝鲜方向的渗透与威胁;而卧榻之侧,更有整个关东军虎视眈眈!”
“如今之兵力部署,将将可勉强守住我东北全境已是不易。若此时抽调主力入关,参与中原混战,老家空虚,日俄岂会坐失良机?”
“届时,根基动摇,纵有关内万里疆土,于我又有何意义?!”
这番话如同冰水浇头,让刚才主战情绪高涨的于学忠、汤玉麟等人瞬间冷静下来,背后渗出冷汗。
他们只看到了关内的肥肉,却险些忘了后院蹲着的猛虎。
————————————
张汉钦伸出第二根手指,语气愈发沉重:
“其二,若战,我们的终极目的究竟是什么?”
“一说成反常盟主,一说为中央立功。”
“然则,一旦加入战端,其消耗将是天文数字!”
“我们将不得不动员数十万青壮奔赴沙场,将海量原本可以投入工厂、矿山、农田的资金,化作枪炮子弹,消耗在无休止的内战之中!”
————————————
“先说联阎,即便最后侥幸胜了,打败了常南京,其结果无非是又一个军阀混战、山头林立的局面,甚至可能更糟!”
“民不聊生,国势衰微。”
“届时,我东北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和建设,关内反而乱成一锅粥,国力空前虚弱,岂不正给了日、俄趁虚而入、瓜分豆剖的天赐良机?”
“最终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
“再说拥常,他常某人何等精明?”
“我们现在去帮他,替他扫平了阎、冯、李这些山头,他自然是最大赢家,实力和威望将达到顶峰。”
“届时,一个统一了关内、实力暴涨的中央,还会容忍我们东北保持如今这般超然独立的地位吗?”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我们反倒从现在的合作伙伴,变成了他心目中拥兵自重、亟待削藩的异类!”
————————————
这透彻的分析,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拥常”与“联阎”两种选择表面诱人的糖衣,露出了内里可能致命的毒药。
众人听得悚然心惊,方才争论中的种种“好处”,此刻显得如此短视和脆弱。
————————————
最后,张汉钦伸出第三根手指,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直击灵魂的拷问:
“其三,我们东北军,究竟为何而战?!”
“我记得整编新军之初,便曾对全军将士明言我等的终极目标: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我等是保卫国土、抵御外侮的新式国防力量,而非争权夺利、抢占地盘的旧式军阀!”
“扪心自问,打入关内,是为了那一时的威风,还是为了争夺那些虚幻的地盘?”
“如今,我东北内部尚有旅大、南满铁路沿线被关东军盘踞,如同骨鲠在喉,我们连自家的门户都尚未清理干净,领土尚未完整,又有何颜面、有何资格去谈论争夺关内之江山?!”
“特别是这最后一点!”
他的目光如炬,扫过在场每一位高级将领和官员。
在座众人,无论此前持何种观点,此刻无不面露惭色,深深低下头。
少帅的话,如同洪钟大吕,敲醒了他们被权力和利益暂时蒙蔽的初心。
是啊,老家还没收拾干净,就想跑去别人家争当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