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华尔街的惊雷 (第1/2页)
美国东部时间,1929年8月28日,上午9时。
纽约,曼哈顿下城,松树街80号,顶层秘密会议室。
曼哈顿天际线的石笋丛林在脚下铺陈,宽阔的哈德逊河如一条银带蜿蜒入海。
在这座摩天大楼的顶层,“白山黑水基金会”的会议室仿佛悬浮于云端。
挑高近五米的穹顶,巨大的落地玻璃幕墙将整个华尔街的喧嚣与野心尽收眼底。
室内,厚重的波斯地毯吸走了所有杂音,唯有精密的黄铜吊灯散发着柔和而昂贵的光晕。
光可鉴人的红木长桌旁,真皮座椅沉稳如山,空气中雪茄的醇香与现磨咖啡的焦苦交织,无声地宣示着幕后掌舵者所掌控的力量与视野。
一种金融精英俯瞰众生、执掌资本洪流的豪情,在这极致的奢华与静谧中弥漫。
————————————
会议室里,此刻却压着一种无声的、近乎凝固的紧张。
“先生们,”
坐在主位的冯庸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重量,
“刚收到来自东方最高指令。基金会名下所有头寸,无论盈亏,必须在9月3日收盘前全部清仓。所有资金撤离并转入,瑞士信贷、瑞士银行公司等瑞士主要银行的指定保密账户。”
指令言简意赅,却像一块巨石砸入平静的水面。
“What?!”
最先炸响的是杰西·利弗莫尔的咆哮。
他猛地推开椅子,几乎要站到桌上。
“冯!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现在撤离?就在这黄金时代的顶点?!”
他挥舞着手臂,指向窗外喧嚣的华尔街,
“看看!听听!金钱的洪流正在奔涌!这一年多,道琼斯指数都翻倍了!”
“从去年9月到现在,我的进攻组合收益率超过150%,连本杰明那个保守的家伙都赚了80%!”
“美联储的低息政策就是我们的印钞机!现在离场,是对金钱的亵渎,是对智慧的侮辱!”
“我们这位藏在神秘东方的BOSS,难道要拒绝上帝亲手递来的金苹果吗?”
冯庸的内心确实产生了瞬间的动摇。
虽然曾留学法国,但他来到美国后,这里的繁荣景象还是让他深受震撼。
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汽车流水线昼夜不停,无线电广播里播放着爵士乐和无限的商机,百货公司里人潮涌动,消费欲望强劲。
整个社会对未来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一派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最重要的是,美国股市真的是太赚钱了!
在利弗莫尔、格雷厄姆这些顶尖顾问团队的精准操作下,基金会投入的7亿美元本金,通过高超的杠杆运用,如今已变成超过15亿美元的巨额财富!
扣除杠杆成本,纯利高达8亿多美元!
8亿美元!
这是一个他以前不敢想象的天文数字。
要知道,去年(1928年)整个东北的财政收入,折合美元也不过1100多万。
这一笔盈利,就是东北70多年的岁入!
他的脑海中不禁勾勒出一幅美好蓝图:如果让这笔巨资继续在华尔街这座“黄金乐园”里利滚利,源源不断地为远在东北的汉钦和故乡输血,那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新建的铁路、先进的兵工厂、庞大的舰队……
一切似乎触手可及。
利弗莫尔的质疑,并非全无道理。
————————————————
他的沉默和细微的表情波动被陈友仁敏锐地捕捉到。坐在冯庸左侧的这位首席合规官立刻开口,声音像冰冷的法条,瞬间压下了躁动和冯庸心中刚泛起的一丝涟漪:
“利弗莫尔先生,请控制你的情绪。”
“基金会的最高运作原则只有一条:无条件执行BOSS的最终指令。这不是讨论,是必须执行的纪律。”
“我的职责就是确保这一点在法律和合规框架下得到贯彻,任何偏离指令的操作都将被一票否决。”
话音刚落,负责资金调度的李铭,立刻用不容置疑的严肃语气接话。他目光锐利地扫过利弗莫尔和格雷厄姆:
“利弗莫尔先生,感谢你为基金会带来的巨额收益,我们许诺给您团队操盘3亿美元资金收益的10%+每月10万的顾问费,一分都不会少;”
“格雷厄姆先生,您同样超额完成了防守型的操盘收益,我们同样感谢您做出的贡献,您团队操盘4亿美元资金收益的5%+每月10万的顾问费也会按合同支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