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易帜与惊雷 (第1/2页)
民国十七年,十二月初,奉天,大帅府议事厅。
厅内炉火正旺,驱散了关外的严寒,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历史厚重感。
长条会议桌旁,东北军政要员济济一堂。张作相、万福麟、汤玉麟、张景惠等元老神色肃穆;杨宇霆、王树翰、袁金铠等文官谋臣正襟危坐;于学忠、何柱国等少壮派将领则目光炯炯,充满期待。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刚从南京北归的谈判代表——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博士身上。
顾维钧一身挺括的西装,风度翩翩,他正从容不迫地向主位上的张汉钦做着最终汇报,声音清晰而有力:
“……综上所述,经多轮艰苦磋商,我方与南京国民政府最终达成如下协议,要点如下:
“一、 名义统一:东三省及热河特别区,自民国十八年一月一日起,遵用国民政府蓝白满地红旗,拥护三民主义,归顺中央。”
“二、 政治自治:设立‘东北政务委员会’,总揽东北一切政务,由汉钦少帅任委员长。中央不干预东北内部人事任免及行政运作。”
“三、 军事独立:我东北军改编为‘东北边防军’,保持现有编制及指挥体系,概由汉钦少帅全权统辖。中央不予整编,不派一兵一卒入关外。”
“四、 财政自主:东北境内一切税收、关税、铁路、邮电等收益,仍由东北自收自支,不上缴中央。”
“五、 外交保留:”
顾维钧特意提高了声调,
“其一,东北现有与日、苏等国签订之各项条约、协定及既成事实,暂予维持,由东北政务委员会继续负责交涉处理。其二,凡日后中央政府签订任何涉及东北主权、资源及重大利益之外交条约或协定,必须事先征得东北政务委员会之书面同意,否则在东北境内概不生效!”
“六、 资源专营:特明确盘锦油田、抚顺煤矿、本溪湖煤铁公司等,列为‘东北特管资源’,其一切权益归东北所有,中央不得以任何形式征税、入股或抵押。”
“七、 中央补助:国民政府承诺,每月补助东北军饷银洋一百五十万元。(注:此条为我方据理力争,虽数额不及预期,但重在法理确认中央之责任)”
顾维钧念完最后一条,微微躬身:“少帅,诸位同僚,此乃维钧所能争取到之最有利条件。虽名义上统一于中央,然我东北之实权,毫发未损,且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以地方制约中央外交之法律依据。纵观全球,此等统一模式,亦属罕见。”
静,极致的静。
片刻之后,议事厅内爆发出难以抑制的兴奋议论声!
“好!太好了!”万福麟率先抚掌大笑,“顾博士真乃国士也!这条件,比老帅在时想得还要周全!”
张作相长舒一口气,脸上皱纹都舒展开来,喃喃道:“成了,真成了……既能举国统一共御外侮,又保住了咱们的根本,对得起老帅,对得起东北父老了!”
就连一向持重的杨宇霆,也忍不住微微颔首,看向顾维钧的目光中带着几分激赏。他深知这几条“外交保留”和“资源专营”条款的分量,等于是给东北穿上了金钟罩铁布衫。
王树翰兴奋地对身旁的袁金铠低语:“有此协议,我东北进可参与国事,退可自保无虞,汉钦少帅此举,功在千秋!”
于学忠等将领更是面露喜色,军队保持独立,意味着他们的事业和前途依旧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中。
主位上,张汉钦的脸上也露出了如释重负又倍感欣慰的笑容。他站起身,走到顾维钧面前,郑重地伸出手:“少川先生,辛苦了!此番功绩,东北永志不忘!”
顾维钧连忙握住:“分内之事,唯幸不辱命。”
张汉钦转身,面向众人,声音激昂:“诸位!此非张某一人之功,乃我东北上下同心之结果!自今日起,我东北不再是偏安一隅之地方政权,而是支撑华夏复兴之重要基石!我们将以全新之姿态,屹立于国中,对外抗衡日俄,对内建设桑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