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叔侄谋局 (第2/2页)
汤玉麟的脸色立刻由阴转晴,张景惠转核桃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张作相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一丝如释重负:“汉钦,这个法子……稳当。集体决议,好过一人独断,也好过下面人整天吵吵把火,互相攻讦。”
张汉钦点点头,继续勾勒蓝图,既是对他们解释,也是再次明确自己的布局:“委员会设十一席。您四位元老各占一席。杨总监主管兵工厂及整军事务,亦占一席,这是对他的职责认可,也是将他纳入规则之内,受集体约束。”
“其余席位,”张汉钦语气坚定,“陆大派军官三席,他们代表军队的专业化和未来;士官派一席,以示团结,但需加以制衡;还有关键的一席,是奉天宪兵司令,主管宪兵,负责军纪与内部安全,此席由委员会主席……也就是我,直接提名,对委员会负责。”
他停顿片刻,目光深邃,缓缓道出更深层的考量:
“对内,委员会决议便是集体意志,可最大限度凝聚人心,减少内耗,让任何命令都更具合法性,而非我张汉钦一人之令。对外,无论是与南京谈判,还是应对日本人,我们都可以以‘东北军事委员会’的集体名义周旋。对南京,这是一个代表东北的整体机构,而非我张某人的私人武装,谈判更有余地;对日本人,任何强硬决议都可说是集体决策,能有效分散压力,降低我个人成为唯一显眼靶子的风险。”
他最后看向窗外,语气带着一份超越年龄的沉重与远见:“爹走了,东北军不能散,更不能乱。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守住这份家业,更要让它从一支旧式军阀武装,慢慢转向真正的国防力量。这个委员会,就是过渡的起点。将来即使我不在,这套制度也能确保东北军沿着既定路线走下去,确保咱老帅和诸位叔叔打下的江山,不会人亡政息。”
一番话,条理清晰,格局宏大,既安抚了元老,制衡了杨宇霆,又纳入了新生力量,更兼顾了内外斗争的长远需求。
汤玉麟和张景惠听得目瞪口呆,他们只想到要骂杨宇霆出气,却没想到这位“六子”侄儿早已想到了他们想不到的层面,布下了如此精妙的局。连张作相都放下了烟锅,眼中满是震惊和一丝欣慰。
张作相长叹一声,重重拍了下膝盖:“好!汉钦,就按你说的办!这套章程,比老帅在时还要周密!你这是真正要成大事的格局!”
汤玉麟也嚷道:“对对对!有这委员会框着,看他杨宇霆还能翻出什么浪花!”
张汉钦看着三位叔叔的态度转变,心中稍定。
设立此类机构对他而言,本质是以制度形式固化个人权威,将“少帅继位”的脆弱合法性转化为“集体领导”的制度合法性。
他成功地利用杨宇霆的私心与跋扈,将元老的抱怨转化为了支持新制度的动力,为自己赢得了最关键的时间和空间。
权力的游戏,从此将在新的棋盘上,按照他设定的规则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