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扫平外围 (第2/2页)
费卢杰城市虽小,但是守军的准备却很充分,准备了大量的武器,抵抗也很坚决,唐军的进攻行动并不顺利。
费卢杰的守军并不扼守街道,而是躲在街道两边的建筑物上,向下面的唐军扔炸弹,扔***,用突火枪、弓箭射击,导致唐军前期产生了较大的伤亡。
唐军后面被迫放慢进攻的速度,也采取逐个区域清剿的方式,消灭建筑物内的大食军。
大食军的武器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只能在近战中发挥作用,唐军一旦远距离作战,大食军就只能被困在建筑物内。
唐军在远处发现大食军以后,就先远距离射击,将建筑物内的大食军压制住,不敢露出来,露头就打。其他一部分人则趁机接近建筑物,寻找大食人的视野死角,然后逐步靠近建筑物,与远处的唐军合力攻击建筑物内的大食军。
唐军一般都携带小型炸弹,碰到有藏大食军的地方,就扔炸弹过去,只要大食军跑出来,就立即击毙。
在反复的争夺中,唐军虽然取得了主动,但是自身的伤亡也很大,只能缓慢往里推进。
唐军在城内发起攻击时,城外的大食骑兵再次发动袭击,被围城的唐军击退,主战场还是在城内。
经过唐军连续两天的攻击,城内残余的大食军终于支撑不住,被迫西逃,唐军占领费卢杰。
费卢杰之战,唐军击毙四千多大食军,俘虏三千多,自身也有六百多人阵亡,近三千人受伤,也是一场惨胜。
陈弘岭庆幸自己没有采取围歼战,否则唐军的伤亡更大,由于大食军有火器,***,唐军打巷战的伤亡很大,后面打巴格达时,必须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陈弘岭留下一千人驻守费卢杰,带领其他部队返回巴格达。
陈弘岭返回巴格达以后,李愬召集两军的将领召开一次会议,研究攻打巴格达的方案。
李愬说:“经过半个月的行动,我们终于攻破巴格达外围的两个重要据点,后面就要想办法攻打巴格达,各位将领有什么意见可以说一下。”
张广孝说:“这边的敌人跟我们都交手过,已经熟悉了我们的武器和战法,他们也搞出了一些新的武器和战法,削弱了我们的火力优势,而且我们部队的伤亡比较大,攻打巴格达的难度很大。”
陈弘岭说:“现在大食军都学精了,玩起了巷战,一个小小的费卢杰就把我们折腾的够呛,这么大的巴格达,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部队进城,很容易被大食军分割消灭掉。”
孟庆宇说:“巴格达号称百万人口,里面至少有十万军队,末将建议等第五路军过来再一起打,这样把握更大一些。”
李愬说:“好饭不怕晚,我们这次绝不能再贸然出击,我也觉得等第五路军过来一起打更稳妥。”
孔文侃说:“费卢杰的守军出逃后,与城外的大食骑兵汇合,经常袭扰我们的补给线,甚至还几次反攻费卢杰,必须要先解决这股兵力才能打巴格达。”
董万里说:“敌人在进化,我们也要进化,我们要从前后的几场战斗中总结出好的经验办法,在后面正式进攻巴格达时用上,以减少伤亡。”
李愬说:“这样,近期我们做两项工作,一是想办法消灭城外的大食残军,二是针对巷战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发挥将士们的智慧,想一些实用的战法。”
会后,李愬认为陈弘岭的作战经验比较丰富,就将消灭城外大食残军的任务交给他,同时派人通知第五路军尽快赶到巴格达,参加对巴格达的总攻。
陈弘岭接受任务后,认真分析了一番,认为大食残军有两三万人,这支部队人吃马喂,需要不少物资,不可能做到悄无声息,一定有其活动的范围。
陈弘岭派出斥候侦查一番,果然发现到一些线索,巴格达城西宰丹一带频频有大食骑兵出现,那里的百姓会偷偷提供物资给大食军,极有可能是大食军的据点。
为了确认情况,陈弘岭又靠威逼利诱的方式,策反了一批大食俘虏,让他们前去宰丹侦查一番。
为了防止这些俘虏反水,陈弘岭留下一批人质,声称如果这些俘虏真心配合侦查,就会将他们全部释放,还会奖励一些金钱,如果敢反水,就将留下的人质全部砍杀。
那些俘虏伪装成普通的大食百姓,到宰丹附近侦查一番,果然发现有一个大食军的据点,起码有一万多大食军在这里频繁活动,赶紧回去向陈弘岭报告。
陈弘岭履行诺言,奖励给这些出去侦查的俘虏一笔金钱,但是继续将他们关押,必须到攻下巴格达才能释放,不过提高了他们的生活待遇。
陈弘岭确认了城外大食军的位置,就开始调兵遣将,共抽调了一万镇西军加上三个契胡团参与围剿行动,准备将他们一网打尽。
陈弘岭认为如果部队一下子四面包围过去,有限的兵力会撒的太开,如果大食军集中一个方向突围,极有可能突破包围圈,所以他打算运用另外一种战法。
唐军准备好以后,就开始分头朝宰丹靠近,首先是一个契胡团从东北方向朝宰丹的大食军进攻,大食军发现过来的唐军不多,就勇猛的抗击当前的契胡团。
两军正在激战时,第二个契胡团从北面攻过来,毕竟唐军占据火力优势,大食军开始逐渐不支,朝东南方向撤退,但是东南方面又有一个契胡团攻过来,由于西面有幼发拉底河阻挡,大食军被迫向南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