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两军合攻 (第1/2页)
城中的守军看到有大队人马过来支援,也想乘机突围出来,形成了激烈的交战。唐军毕竟有炮兵和火枪的火力优势,连续激战了几个时辰,援军根本无法突破唐军的阵地,反而死伤了不少人,被迫撤退。
援军撤走后,宋朝隐开始集中兵力攻城,经过一番厮杀,唐军终于顺利攻占伯尔纳拉。准备休整后向南进攻拉其普特的都城巴尼伯德(今印度新德里以北)。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增援伯尔纳拉的拉其普特援军并没有撤走,反而袭击唐军的后方补给路线,趁机抢夺了一些物资。后勤被断,唐军的的行动就会难以为继,宋朝隐被迫暂停行动。
宋朝隐和几个部将商议以后认为,粮食之类的后勤物资好办,可以就地取粮,主要是武器弹药不能断。
此处离象泉河不远,可以派兵接应,再运送一批弹药过来,然后就可以进攻巴尼伯德,只要拿下巴尼伯德,控制拉其普特国王,拉其普特军自然就会像沙西亚军那样投降。
左副将索凌超亲自带领4千人到象泉河边接应,终于成功收到一批弹药,然后带着这些弹药回到伯尔纳拉。有了弹药以后,宋朝隐胆气就壮了,留下一个新罗团在伯尔纳拉保障后方,而后带领其他部队向巴尼伯德进发。
一路上,唐军击败沿途遇到的几股敌军,终于在五天后抵达巴尼伯德城西。巴尼伯德是拉其普特的都城,其国王摩西陀波拼凑了五万人防守该城,其中有两万骑兵在城外策应。
宋朝隐看到巴尼伯德城比较大,守卫的兵力也比较多,而唐军经过连续作战减员不少,加上沿途留下了不少新罗团,目前唐军只有三万多人,觉得巴尼伯德之战必是一场硬仗。
宋朝隐和几个部将商量以后认为,按照巴尼伯德的敌我力量对比,再按照以前围打结合的方式,唐军将面临兵力不足的问题。只能改变战法,采取围三缺一的方式,打一场击溃战,然后再利用其他机会消灭残敌。
宋朝隐听说其他几路唐军都有进展,第一路军正从东往西进攻,决定就将拉其普特的军队往东赶,最后可以由两路唐军将其包饺子。确定战术以后,宋朝隐命令一个新罗团守在城北,另一个守在城南,镇罗军则从城西进行主攻。
由于唐军兵力比较集中,所以也不怕敌军的袭扰了,敢来就敢打。由于唐军没有将城市彻底围住,留下东门,城内军队看到还有逃跑的机会,坚守到底的决心也减弱了。
唐军准备就绪以后,集中炮兵在城西发起猛烈的攻击,用两天的时间打开了一个缺口。早已待机的镇罗军,从缺口处往城内展开进攻,像赶鸭子一样,不断射杀驱赶拉其普特军。刚开始,拉其普特军还激烈抵抗,但是随着战斗的不断进行,拉奇普特人的损失越来越大。
由于城内只有三万守军,很难抵挡唐军的进攻,城外的两万骑兵虽然试图解救被围的守军,但是被唐军预留的部队击败。
在城西主攻唐军的巨大压力下,城内的拉其普特被迫向东撤退,由于城东没有唐军防守,拉其普特军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很多人认为如果自己拼死抵抗,只能会方便别人逃跑,不如趁着有人抵抗干脆先跑。
没想到,最先动摇的是拉其普特国王摩西陀波,他在唐军攻城的前两天就将家眷从东门送出城外,看到唐军攻势猛烈,对守住城市根本没有信心。摩西陀波趁着手中还有两万骑兵,趁夜出城,在两万骑兵的保护下,带着家眷往东跑,企图寻找新的落脚地。
国王一跑,其他拉其普特人都傻眼了,瞬间丧失了抵抗的意志纷纷向唐军投降。宋朝隐接收巴尼伯德以后,到其府库查看,虽然金银珠宝都被带走了,但是粮食大部分都留下了,唐军的军粮就不用愁了,
宋朝隐认为,拉其普特在东面已经没有多少纵深,摩西陀波等人大概率是逃往巴马拉,听说第一路军正从东面进攻巴马拉,完全可以在巴马拉将摩西陀波残部全歼。
宋朝隐定下方向以后,让军队在巴尼伯德简单休整一下后,就留下一个新罗团在巴尼伯德善后,保障后路,自己带领镇罗军和最后一个新罗团,继续向东追击摩西陀波。
宋朝隐带领部队向东进发几天后,进入巴马拉的境内,不久就到达恒河岸边,派人一打听,果然有大队人马沿着恒河向东逃走了,除了摩西陀波一伙还能有谁?
唐军又向东走了几天,来到巴马拉西部的重要城市加斯根杰,再一打听,摩西陀波一伙正躲在加斯根杰。
原来,摩西陀波认为巴马拉是原来瞿折罗的属国,现在巴马拉虽然倒向帕拉王国,但彼此之间还有一些关系,应该会收留自己。
摩西陀波一伙来到加斯根杰后,听说东面的唐军正在进攻巴马拉的都城曲女城(今印度卡瑙季),不敢再往东跑了,就留在了加斯根杰,没想到宋朝隐带着唐军又追来了,只能先率军躲进城内。
由于巴马拉在东线被唐军死死缠住,根本无法兼顾加斯根杰,加斯根杰原来只有1.5万守军,正急缺兵力。摩西陀波带领2万骑兵到来以后,双方一拍即合,决定联合守卫加斯根杰,抵挡西线唐军的进攻。
宋朝隐带领军队到了加斯根杰后,听说严秦正率领第一路军进攻曲女城,决心拿下加斯根杰,彻底解决掉这股残军。
宋朝隐原本想将这两股军队全部包围在加斯根杰歼灭掉,但是副将邓绍坤认为,如果将加斯根杰彻底围困,这两股敌军将不得不联合起来,作困兽犹斗,建议仍采取围三缺一的方式,但是增加一支截击的部队,在城外将其歼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