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统筹诸事 (第2/2页)
二是严控夷人地区的产业,国外各路冶金业生产的金属,只能运到国内加工成其他产品,不能在国外进行深加工,国外开采出来的翡翠、玉石、宝石,必须要运到国内进行深加工,不得在国外进行打磨雕刻成珠宝。
李纯认为,后续朝廷持续通过调整政策,形成有利于国内的经济形势。反正核心就是两个,低端产品进口的要征关税,高端的只能在国内生产,再出口获利。
符真路离安桂道比较近,安桂道的经济相对落后一些,其首府钦江府发展的比较晚,跟广州、晋江等地差距比较大,李纯就规定符真路出产的翡翠、宝石,只能卖到钦江府进行深加工,通过珠宝业促进钦江府的发展。
符真路除了经济发展的好,宗教改革的力度也很大,很快就将婆罗门教压制住,让佛教开始复兴起来,虽然说离完全意义的复兴还有一定差距,但是毕竟开了一个好头,以元稹和李德裕的精明,后面必然还会有新的招数推进。
符真路的教育推进的也比较快,唐军占领全境才一年,襄、夷两族的学校就开办起来了,而其他两路只能到元和19年才能开学。
当然,巽他路、瀚海路的条件会差一些,那两路的官员也很努力,特别是巽他路东部的几个郡,原来还是蛮荒之地,居然能在一年的时间就有了明显的气色,真是不容易。
瀚海路的首府未定,周边的安全形势不好,短期内发展经济有难度,但是第二波征服完成以后,会把整个波斯湾沿岸都划给瀚海路,到时候瀚海路真是会富得流油。
全国在5个襄人族群训练了50个襄人团,400个民兵营,由于有了第一波的训练经验,第二波推进的非常顺利。其他族群看到前面出去的三个族群已经开始在夷人地区享受优待、吃肉喝汤,早就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出去大干一番。
由于新罗族群、扶桑族群都在第二波出征队伍中,很多人都想趁机出去谋个一官半职。
原新罗王金敬熙已经改名为贵黄敬熙,他和藤原义孝、藤原义满商议一番,觉得自己贵为从四品官员,也不可能出去,但是自己子女的前途还是要提前规划一番。
贵黄敬熙说:“我的几个子女都成人了,总不能一直吃闲饭,还是要趁这次出征的时候,找个合适的岗位安置一下。”
藤原义孝说:“我的几个孩子也大了,我们扶桑人要参与征服治理东天竺一带,到时候肯定需要一些襄人官员,必须要提前帮他们谋个位子。”
藤原义满说:“我的几个孩子相对年少些,你们可以先蹚出路,我等到第三波出征时再找机会。”
贵黄敬熙说:“襄人出去发展,公职上有三条路,一是到部队担任军官,二是在郡一级担任科长、科员,三是担任领一级的官员,当然经商也是出路。”
藤原义孝说:“我们都是出身王族,如果经商太丢人,还是进入公职合适一些,我想让我的两个儿子进入郡一级的机构担任科长或副科长。”
藤原义满说:“咱们的孩子都没有在基层任职的经验,显然不适合担任领一级的官员,打仗又有些危险,到郡里任公职最合适。”
贵黄敬熙说:“我已经提前布局,让我家老大在外事部实习了两年,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到时候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去任职。”
藤原义孝说:“普通襄人不能在朝廷任职,敬熙兄的这种策略也不错,我家老大走了另外一条路,我让他在民政部实习,但是想办法把他挂在扶桑道鹿州下面的一个县任副台长,到时候就算是平调,也可以搞个副科长,甚至可以升为科长。”
贵黄敬熙说:“还是义孝兄的办法好,我也赶紧办理此事,新罗道很多县令原来也是我的属下,这点面子肯定会给,赶紧也找个县挂职一下,有个级别以后才好到夷人地区正式任职。”
藤原义满说:“看来是我愚钝了,我们虽然不能出京,但是有些汉人朋友可以出京,我也赶紧提前找人帮忙到扶桑道办理此事。”
三人毕竟是王族,在扶桑和新罗毕竟还是有些亲朋故旧,任襄人县令的不在少数,很顺利的就分别给几个成年的儿子办理好了挂职的事,就等着朝廷第二波征服行动以后,再去托关系把挂职的儿子送到夷人地区任职。
进入9月份,李纯发现城内燃煤企业的搬迁有点慢,夏原城内开始了有些空气污染的状况,虽然不是很严重,但是如果不采取措施,等以后污染严重了,治理起来就比较麻烦。李纯认为,燃煤企业就算迁到城东,也会有空气污染,必须想一个替代的策略。
李纯还发现一个问题,随着夏原的有钱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家庭都会配备马车,还有一些人拉货会用牛车,城里的牲畜比较多,路上拉出的粪便也比较多。
刚开始还有不少郊区的农民进城拾粪,后面郊区的农民靠卖地、出租房屋也富裕一些了,懒得再做拾粪的脏活。京兆府后来请了一些清洁队,每天清理一次路上的牲畜粪便,消耗资金不说,有的粪便不能及时处理,影响市民的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