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军事筹划 (第1/2页)
李纯道:“朕心中有个大概的想法,十个军团的统领只要在作战中立功,可以有三个方向,一是封为三品护国将军退休,二是在夷人地区担任总督,三是回到国内担任按察使,但是给予正三品的待遇。这个想法你知道即可,先不要传播,关于王之孝、张广孝,还要参与第二波作战,暂时不动,可以奖励一些银钱,这次新成立的三个路,留了三个都统的位置,可以从比较优秀的副将中选拔。”
范希朝说:“陛下考虑的已经比较周全了,镇蛮军这次被拆成两个师,以后其他军团也会如此吗?”
李纯道:“朝廷全力打造了十个军团,就是要用在征服夷人地区上,征服夷人地区后,必须要留一些人镇守。朕计划征服夷人地区以后把十个军团拆成二十个师,夷人地区每个路一个师,作为各路的机动打击部队,在国内保留十个师作为机动支援兵力。”
范希朝说:“陛下总能提前预想和准备,看来剩下的九个军团以后也要拆分。”
李纯道:“关于军团拆分的事,你自己掌握就好,先不要对外讲,目前的九个军团后续还有作战任务,等各自完成作战任务再考虑拆分的事。”
范希朝说:“这个臣自然会把握住,近期臣听说一个消息,东天竺的帕拉王朝这几年持续扩张,其君主拉伐罗纳野心勃勃,臣建议届时多派一些军队过去,减少征服的难度。”
李纯道:“你说的这个情况,朕也有听说,第二次征服活动朕计划派出6个军团,其中在帕拉王朝方向派出2个军团,确保能够彻底击败敌军。”
范希朝说:“不知陛下要派哪六个军团,大概怎么打,臣也好带领军事部提前做好计划。”
李纯道:“这次征服活动,镇西军、镇海军、镇南军还要参加,另外再加上镇桑军、镇罗军、镇东军三个军团,其中镇西军、镇东军征讨西亚、埃及一带,镇海军、镇南军、镇桑军、镇罗军出征天竺一带,具体的计划,你可以带军事部先做,后面也是要提前告知各军,初步定在元和十九年初出征。”
范希朝受领任务以后,回去认真考虑阵亡将士的抚恤、老兵的安置、将领的提拔事宜。对于阵亡的士兵,每人给予60贯的抚恤金,将领则根据级别酌情增加;对于即将退役的老兵,三个路都要招一些公职人员,可以让他们干一些治安、执法类的岗位,如果想返乡,每人给15贯的退役金。
镇南、镇海、镇西三个军团后续还要参与第二波征服活动,不宜进行人事变动,赏一些银钱就好。岳林辉可以提为符真路都统,指挥符真路的各个部队,参军臧荣恩可接替符真师长。雷立勋可以提为巽他路都统,指挥巽他路的各个部队,佐军穆天成可以接任巽他师长。
范希朝将这个方案提交给李纯后,李纯觉得范希朝考虑的比较充分了,该花的钱一定要花,镇蛮军牺牲比较大,而且已经拆分,将领可以先提拔,待第二波征服行动结束以后,再提拔一下其他各军的将领。
元稹带人移驻西贡城之后,首先面临的是对几个夷人国家的王族和降臣处理问题,这些王族和降臣曾经位高权重,目前官职都被华襄两族占据了,自然不可能再重用,他们已经投降,杀了肯定也不行。
元稹认为华襄官员初来乍到,对当地的情况不太了解,也需要当地人员的辅助,干脆不如封这些王族和降臣为品级不等的参议,在路、郡、领发挥一下作用。
元稹清楚,朝廷本没有设夷人官员,所以参议的数量必须严格控制,而且只是临时设置,等这些人逐步退休以后,就全部取消。
这些王族和降臣也有很大的区别,如直通王和文单王都是非常爽快的投降,自然就该重用,林邑王和堕罗钵底王是经过多次打击以后才被迫投降,就应该降级使用,而骠王猛里萨则是顽抗到底,逃到荒岛上,到了绝境才投降,就不该被使用。
元稹认真考虑一番后,根据各人的表现,决定将直通王多罗敦定为从五品的参议,将文单王拉那烈定为正六品参议,两人均直接在符真路任职;将林邑王和堕罗钵底王定为正七品的参议,均安置在隆安府;猛里萨直接废为庶人,留在隆安府监视居住。
至于其他降臣,由各郡、领酌情推荐使用,但是郡的参议不得超过五人,领的参议不得超过三人。
事关夷人王族和降臣的处理,自然要报到朝廷批准才行,元稹将意见写成奏折,派人用快船送到朝廷。朝廷经过讨论后认为,元稹的意见切实可行,那些投降的重要人物确需妥善安置,各路可以照此办理,予以批准。
圆满处理好第一件事,元稹心情振奋,决心要在符真路干出一番名堂,把符真路建设成为夷人地区的样板,成为以后其他各路学习的对象。
元稹认真思考了一番,又和属员们充分沟通,认为目前符真路存在四个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宗教问题,符真路一带竟然有大量的民众信仰婆罗门教,非常不利于朝廷的教化和治理,符真路归于大唐,自然就要推行佛道两教。
二是治安问题,虽然中南半岛上的几个国家都被消灭了,但是还残存着一些散兵游勇,危害一方,必须要彻底剿灭。
三是建设问题,目前符真路已经设立,但是只能暂时蜗居在西贡城内,新的首府和府衙必须要尽快建设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