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治夷方略 (第2/2页)
元稹认为骠国稍大,可以设为两个郡,既然其位于伊洛瓦底江流域,北部以瓦城为中心,称为伊洛郡,南部马圭为中心,称为瓦底郡。直通稍小,可以设为一个郡,就称为直通郡,以仰光为郡城。
哈利奔猜更小,原国都清迈偏僻,可以将郡城设在来兴城,将堕罗钵底北榄城以北的地方补过去,设为哈利郡。堕罗钵底北榄城以南地域设为一个郡,吞武里靠南临海,可以作为郡城,境内位于湄南河,可设为湄南郡。
林邑国设为林邑郡,就以因陀罗为郡城,因陀罗为名字不雅,可改为岘罗城。文单国可设为南掌郡,郡城仍称为文单城。
吴哥国较大,可以设为三个郡,在吴哥城设吴哥郡,在乌汶城设扶南郡,在金边城设真腊郡。马六甲一带设为马来郡,仍以马六甲为郡城。
大体了设了11个郡以后,华襄官员于6月份也基本到齐了,这时候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都基本被征服了,元稹和元寿铭持续往征服地区派出官员。到了7月份,手里的官员大部分都派出去了,元稹觉得符真路也该移到西贡一带,方便掌握符真路的情况。
元稹一行在7月下旬到达西贡城,元稹还命人将元寿铭接过来,算是正式成立符真路。元稹到了西贡城以后,将最后一个郡的官员派往马六甲,开始了全面治理符真路的阶段。
元稹认为,西贡为吴哥旧称,决定将西贡及其周边地区改为隆安府,符真路的官员暂时在西贡城内办公,后面准备西贡以南建立新城,待新的府衙建好之后,再搬过去。
慕青雨带着朝廷的诏书,乘船一路接上按察使程维循和总督冯庆业,在5月初到达琼州吉阳。吉阳以西的空地,原来是镇海军出征的集结地,还算有点基础,冯庆业就决定将那里作为巽他路的临时落脚地。
正好南征元帅府也在吉阳,情报搜集比较方便,冯庆业也就根据部队的进展情况,先派出了渤泥郡的官员。冯庆业久在南方任职,对南洋一带的情况比较熟悉,所以也对巽他路的各郡范围进行简单的区分。
渤泥国小,就设为渤泥郡,郡城仍在文莱城。室利佛逝比较大,除了马来半岛可以设为4个郡,加里曼丹岛南部设为马辰郡,苏门答腊道南部设为巨港郡,北部设为棉兰郡,爪哇岛西部设为万丹郡。
马达兰虽然国家不大,但是人口数量不少,可以设为三个郡,在爪哇岛中部立垄川郡;在爪哇岛东部以苏腊巴亚为中心设立泗水郡,将苏腊巴亚改为泗水城;将爪哇以东的众多岛屿设为百屿郡,将郡城设在巴厘以东的马塔兰岛上。
吕宋国可以设为一个郡,称为吕宋郡,郡城就选在奎松城。吕宋岛以南的岛屿可以设为一个郡,称为苏禄郡。苏威拉西岛及附近岛屿可以设为一个郡,称为苏威郡。
让冯庆业比较头疼的是,苏禄郡、苏威郡,甚至百屿郡东部还是处于原始落后状态,根本没有城镇,选择郡城和领的驻地都是难题。
正当冯庆业为这个事发愁时,王之孝率军也来到了吉阳,向范希朝反映南洋很多岛屿荒蛮,根本无法征服。南洋属于巽他路的地面,范希朝于是召来冯庆业,共同商议应对之策。
王之孝首先说:“朝廷要求我们顺带征服吕宋以南的群岛地区,但是那里很多地方都是荒蛮之地,连个国家都没有,总不能让我们去打那些土著部落吧。”
范希朝说:“没想到南洋地区有些地方还如此落后,打仗都找不到对手,冯大人是南洋的父母官,你看如何处理才好?”
冯庆业说:“敝人久在南方,那里的情况也是基本知晓,那些地方荒蛮,不劳朝廷大军征讨,可以用朝廷配属各郡的襄人团讨平即可。”
王之孝说:“我们镇南军配的既有僚越团,又有骆瓯团,前面都配出去了,冯大人看要怎么调配,我再把他们运过去。”
冯庆业说:“镇海军的7个襄人团已经配在西部地区,镇南军配属的4个骆瓯团可以配在东部地区,具体是吕宋一个团,吕宋以南一个团,苏威拉西岛一个团,巴厘岛以东一个团。”
王之孝说:“我们在中南半岛还有两个骆瓯团,我可以尽快将他们运过去,具体的地点怎么定?”
冯庆业说:“我也没有到那边实地去过,你可以将四个团都集中在奎松城一带,我后面结合选择郡城,然后让各郡的官员带过去。”
范希朝说:“这样甚好,对那些荒蛮地区的征服活动,就由巽他路的襄人团独立完成,还有配属的民兵营,也可以一并参加。”
冯庆业说:“范大人,此次襄人团的船只都是临时雇佣的民船,巽他路一带都是岛屿,襄人团也需要自己的船只,还请范大人想办法给我们巽他路的11个襄人团也正式配上船只,这样征讨夷人也方便一些。”
范希朝说:“这个已就在朝廷的考虑范围,后面两个造船厂还会造出一批新的战船配给水军部队,军事部可以把退役的旧战船优先配到巽他路的襄人部队,不够的也可以采购一些民船,确保每个襄人团都有自己的船只。”
处理好这个难题以后,南洋一带基本完成征讨,冯庆业决定转移到巽他路那边。
冯庆业命慕青雨带领东部四个郡的官员到奎松城汇合,待四个骆瓯襄人团抵达后,带领其他三个襄人团选择郡城的位置,然后三个襄人团分别再征服附近的土著部落。冯庆业则带领其他属员,直接到古晋城,在那里开始了对巽他路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