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巡游安桂 (第2/2页)
在操练结束后,团长向李纯报告说,安桂道的骆瓯人吃苦耐劳,勇猛善战,能够听从汉人军官的指挥,未来配合朝廷的主力军团作战没有问题。
李纯又询问了该团的作战方向、经费消耗、襄人官兵的待遇情况等问题,最后要求范希朝协调好各个襄人团的后勤保障,严抓各团的训练水平,确保战时充分发挥襄人团的作用。
李纯后面又在钦江府周边活动了几天,对安桂道的情况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而后就乘船南下交州海防县,视察镇南军南征的准备情况。
李纯等人到达镇南军大营后,镇南军统领王之孝带着一帮将领赶紧叩拜行礼,而后引导李纯等人进入议事厅。
众人坐定后,王之孝首先进行汇报:“我们镇南军上下,对陛下的到来感到无比荣幸,此次南征作战,镇南军的主要任务是南下进攻林邑、吴哥、文单三个王国,而后向东收服吕宋及其以南岛屿,必要时还要从海路支援镇蛮军,镇南军的对手中,吴哥王国相对较强,但是镇南军带领7个襄人团,军力强大,击败对手应该不难,只是吕宋以南的有些岛屿,目前还处于荒蛮状态,打仗都找不到对手,只能逐岛征讨,比较耗时耗力。”
李纯道:“林邑这个国家,就是东汉时的日南郡独立后发展而来,没想到后面逐渐偏离了华夏文化,向天竺文化靠拢,很多居民笃信婆罗门教,这次战后一定要让那里恢复正统。对于吴哥,还是不能轻视其国力,必须用全力征讨,至于那些小股敌军、边远岛屿,可以交给襄人团解决,不必全由镇南军解决。”
王之孝问道:“这次打仗,势必会遇到一些投降的地方将士、官员,甚至是王族,这些人将如何处理?是就地封为地方官员,还是用其他方式处理?”
李纯道:“这次征服夷人地区,朝廷已经将领以下的权力全部交给襄人了,没法再对夷人采取羁縻政策,凡是投降的敌方官员、将士不再授予官职,原则上交出武器后,直接遣散,可以保留部分王族、官员先期协助对各地进行管理,待各路、郡、领机构完全建立起来后,这些人员的去留和安置,原则上由各路自行确定。”
范希朝说:“这么多地方的士兵遣散回去,会不会形成一股不稳定的因素,一旦生变也是麻烦。”
李纯道:“这些士兵交出武器后,主要的将领、官员,要么为官府所用,要么就控制起来,只要没人组织就无法形成气候。后面各郡都会配襄人团,各领都会配民兵营,足够掌控地方的形势。”
崔右甫说:“据臣所知,林邑、吴哥一带平原广袤,又日照充足、降雨丰富水稻可以一年三熟,如果顺利拿下之后,将会成为大唐的一个粮仓。”
李纯道:“在朕的心目中,中南半岛各方面的条件是夷人地区中最好的,这里的夷人样貌、习惯也是最接近华族的,以后符真路将是朝廷重点发展的地区,要打造治理成夷人地区的样板。”
听到李纯的这句话,元稹的心中又不自觉的动了一下,有了一些想法。
李纯等人在镇南军简单视察了一番,就乘船向东行驶,来到琼州南部的吉阳县,准备找地方建南征元帅府,琼州刺史李德裕得到消息,早就带人在吉阳码头迎候。
李纯等人上岸后,李德裕等人连忙磕头行礼,李德裕起来后,李纯对他说道:
“李吉甫当初很看重你这个儿子,对于你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你也确实有一番才干,在琼州干的不错,此次朕来琼州,是带范希朝挑选南征元帅府的驻地,你要做好保障工作。”
李德裕说:“臣谢陛下谬赞,琼州位于离南洋最近的地方,如果能在这里设立南征元帅府,将会非常有利于对南征各军的指挥协调,德裕一定尽其所能,做好元帅府的各项保障。”
李德裕言罢,带领李纯一行进入吉阳县城,在提前准备的场所招待午餐,由于地方条件有限,午餐相对简单。李德裕估计李纯等人未必吃得惯琼州的当地菜,所以菜品以鲁菜、淮扬菜为主,倒是比较对李纯的口味。
李纯等人吃完饭后,简单休息一下,而后就出去选择南征元帅府的位置。经过一番查看,李纯和范希朝最后选在吉阳码头附近的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作为南征元帅府,南征元帅府的建设和保障均由琼州负责。
李纯和范希朝还看重了吉阳城西的一大片空地,作为未来镇海军和附属部队的集结出发地,也需要由琼州官府做好土地的清理工作。
回去后,李纯召集几个随行大臣和李德裕进行座谈。
李纯首先说道:“第一波对夷人的征服,南方汇集了3个军团,22个襄人团,共计十五万多人,是朝廷的主要出击方向,朕将委任范希朝为南征元帅,统一负责指挥南方出征的部队。琼州位于南端的中枢地带,是此次南征的重要基地,不仅是南征元帅府的驻地,也是各项后勤物资的中转地,甚至是后面华襄官员、百姓到南洋一带的中转地,所以在未来两年中,琼州在对南方夷人地区的征服和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琼州官员任务很重,一定要保障好这些事务。”
李德裕说:“陛下将这么重要的任务赋予给琼州,我们琼州上下感到无比光荣,我们一定不辱使命,全力保障,配合好南征的各项行动。”
元稹说:“琼州的地理位置重要,卡在往南洋方向的中心节点上,未来华襄两族的百姓可以先在这里汇集,然后源源不断的往南洋运送,琼州将是一个大的后勤基地。”
李纯道:“大唐去南洋发展的人也不是越多越好,毕竟南洋一带本就有不少夷人百姓,那里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如果这边去的人过多,必然会与那边的夷人争夺资源。”
崔右甫说:“臣以为,华襄百姓去南洋发展,去的越多,人心就越是向着朝廷,那里的资源目前还算充足,多去一些人应该能够承载。”
李德裕说:“据臣所知,南洋一带目前确实还有些荒地,但是如果华襄百姓源源不断过去,加上那里的人口也在增加,如果不对南下的华襄百姓数量进行控制,后面还是会引发资源争夺战。”
李纯道:“德裕所言有理,用什么办法来控制去南洋的华襄百姓数量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