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货币改革 (第2/2页)
朝廷铸造发行的新币比老币分量更足一些,价值也更高一些,因为新币的信誉更有保证,有三个品类,使用更方便,深受商户的欢迎,相比而下,很多商人不太喜欢收老币。
久而久之,很多人为了将旧币及时花出去,最后只能贬值使用,新旧货币的购买力逐步趋于稳定。
铸造新币虽然只有一成利润,但是耐不住市场的需求量大,财税部的人员机器忙个不停,源源不断往市场投入新的钱币,也是大赚了一笔,给朝廷增加了不少收入。
同时,财税部会同司法部,掀起了严厉打击违法私铸钱币的活动,对举报者予以重奖,端掉了好几个私铸钱币的团伙,没收了大量的设备和原材料,这些人经过审判院审理,轻者流放,重者杀头,产生了极大的震慑效应。
新币的发行成本,也堵住了不法人员私铸货币的源动力,很多商人觉得做啥生意都起码有一成的利润,干嘛非要冒着杀头流放的风险,去违法私自铸币?
磨损钱币,钱币外围的花纹文字都会磨掉,会把钱搞废掉,这样也会吃亏,也就没人再去磨损钱币了。
李纯看到李巽执行货币改革还算坚决,落实的比较到位,考虑到他在尚书的位置也干了十多年了,是尚书中任职时间最长的,其年龄也大了,也算是有功的老臣,就想给他提一下。
正好迁都也三年多了,原来负责西京留守的左仆射高郢已经退休了,都畿道也并入了秦陇道。
李纯于是下旨,升李巽为左仆射,升财税部左侍郎颜庆明为财税部尚书,继续推进货币改革的事宜。
元和十四年的货币改革,给唐朝的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解决了劣币、假币泛滥的问题,钱币的种类更加丰富,币值趋于稳定,改善了金融环境,有力的促进了商品交易。
财税部根据物价的情况,来决定货币的发行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时,就减少货币的发行,通货紧缩物价下降时,就增加货币的发行。
由于有时因为大米会因为丰收、歉收会产生一定的波动,财税部又引入了五年平均米价的机制,一文钱与近五年的平均米价挂钩,并参考其他大宗物品的价格变动情况,确定货币的发行数量,力图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一次,李纯在和几个大臣商讨政事,武元衡突然感叹道:
“陛下的思路真是太丰富了,想了那么多办法,每年都有不同的新办法、新措施,臣都有点跟不上了。”
李纯道:“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说的是心态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有非常多的具体事务需要处理,这些事务不处理好,就会形成堵点,制约国家的发展。治理国家,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把阻碍发展的问题解决了,国家才能顺利发展,不断富强。”
崔群说:“像陛下这样一直想、一直忙,太辛苦了,有没有一种思想或制度,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发展存在的问题,比如很多人说按照孔圣人的思想就可以治国。”
李纯道:“朕对老子、孔子的书都有学习思考过,老子、孔子的伟大之处在于,在那个认知低下的时代,形成了一个成体系的学说,为做人和治国提供了一个思想框架,但是框架毕竟是框架,不可能预见和解决所有具体问题,所以人们必须要在理解这些思想的基础上,还要学习一些其他知识,提高能力,比如学习数学、科学、经济等。”
武元衡说:“陛下的话倒是解开了我的一个困惑,以前有些人说孔子的思想是真理,有大用;有的人说,儒学只会说好听话,没法实用,现在想来,都是有些偏颇了。”
李纯说:“孔子的思想是他一生实践的感悟,当然是有大用的,但是越是有大用的思想,往往学起来难,用起来也慢,很多人熬不住,就称之为没用,还有些人学点皮毛,夸夸其谈,都是对孔子思想的误读。”
崔群说:“陛下这些年不再尊崇儒学,弘扬其他学科,很多人还以为陛下不认可孔子的思想。”
李纯道:“孔子是伟大的,但是受限于当时的年代,他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真理,这就需要后人进一步弘扬发展,有些儒者死抱着他的理论,排斥其他学科,故步自封,实际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如果一直如此,只能等着其他国家发展强大,反过来侵略我们华夏。”
武元衡说:“不至于吧,放眼世界,唯有华夏的实力最强,还有哪个国家能跟华夏较量?”
李纯也不好说他是穿越过来的,只能说:“朕做过一个梦,梦见多年以后,西方的罗刹国,甚至还有东面的扶桑国,都跑来打华夏,华夏被打败了,败的很惨,被压制了一百年之久。”
崔群说:“陛下的梦太可怕了,巍巍华夏被蛮夷给欺负了,真是不可想象。”
李纯道:“所谓蛮夷,都是对外族的称呼,如果其他国家强大了,也会称呼华夏人为蛮夷、病夫。所以朕的心情很急迫,希望在有生之年,振兴华夏,带领华夏民族打出去,一统世界,建立一个有利于华夏的秩序,这样才能保证华夏的长期繁荣昌盛,立于世界之巅。”
武元衡说:“臣都被陛下说的心潮澎湃,希望下个月就打出去,以我们大唐目前的实力,再灭几个国家不成问题。”
李纯道:“古人云:欲速则不达,打仗不仅拼的是军事,也拼经济和科技,比如打出去需要境内襄人的配合,目前他们还没完全融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后面要对外发动战争,也需要很多钱。打近的国家还好,如果更远的地方,运兵、运粮都是问题,所以必须要进行充分的准备,估计要三年以后。”
武元衡说:“陛下考虑的比较周到,是臣鲁莽了,没想到除了打仗还要考虑这么多情况。”
李纯道:“玄宗皇帝在位时,也打出去很远,往西打到中亚一带,但是只靠军事力量守不住,安史之乱以后就彻底丢光了。所以我们要想个万全之策,既要打出去、打很远,也能守得住、拿的久,所以必须要把各种情况考虑到位,都提前做好准备。古人云: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朕决心先处理好内政,积蓄力量,三年以后要发动一波更大规模的战争,一路横扫平推,拿下周边已知的所有国家!”
崔群说:“连我这个文臣都被说的激动不已,臣愿意追随陛下,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为振兴华夏贡献力量!”
李纯道:“打仗就是烧钱,打的越大烧的越多,这次朝廷通过货币改革增加了一些收入,后面要坚持量入为出,每年要积攒一到两千万贯的资金,为以后对外战争积累足够的物质基础。”